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洪蘭:不必學浮士德交換青春 】 - 何琦瑜



生命裡沒有什麼路是白走的,只要過程中學到東西,都是值得。在母親嚴格管教下,果真唸到博士成為知名心理學家的洪蘭,為何鼓勵學生多讀歷史、學習自知,走自己的路?若要學那浮士德去換青春,為何她說她不要?

能找到自己的興趣,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我是走了滿長一段路,才決定自己要做什麼。

從小,我母親管得很嚴。一直到大學畢業,所有的信件她都檢查,有人打電話來她會在分機「一起聽」,我們一開學,一定要把功課表交給她,然後她就知道你幾點鐘應該到家,如果有耽擱,就要仔細盤問。她規定我們每個孩子,都要念到博士才可以結婚。

因為如此,我那時候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離開家才會有未來。大學畢業典禮一結束,六月二十七號馬上出國,真的覺得多一天都待不下來。也因為如此,我二十三歲就和曾志朗結婚,彷彿是對母親的一種反叛。

我大學念台大法律系,是父親的期望,而不是我的興趣。到美國也是申請法律系的獎學金,但我一直覺得不適合。

那時是匯率一比四十二的年代。留學生在美國的生活,都會有恐懼感。很多人到了美國,改念會計或圖書館系,為的是容易找得到工作。還有人告訴我,女生做圖書館管理員最好,因為不會曬黑。

經過一段滿長時間的探索,我才決定要轉念心理系。我一直對人比較有興趣,我覺得我很適合做老師,從心理學切入,應該是很好的途徑。

我曾經覺得,大學四年念法律實在很浪費。但後來想想,法律系其實給了我邏輯思考的訓練,對後來的學習也很有幫助。所以我常和年輕人講,生命裡面沒有什麼路是白走的,只要過程中有學到東西,都是值得。我很鼓勵學生,走自己的路。

身教重於言教 好老師啟人一生

我唸書很順利,也遇到很好的老師。像我的指導教授華倫(Warren),他真的給我們很好的身教和典範。他是一個清教徒,很節省,他教我自己做果醬、織布。他帶他的小孩去收集很多人家家裡不要的橄欖,一缸缸醃製好了,送到印第安保留區。他織餐桌上當桌墊的布料,織得很漂亮。他常說大部份外國人心情不好都去找心理醫師,其實又花錢又不好,不如自己動手做些東西,有成果出來心情又好。

他告訴我每天一定要找到一件愉快的事,然後把那愉快的事放在心裡。他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身教甚於言教的感動和模範。

做老師不能說分數夠就可以,跟醫生一樣,老師一定要面試,一定要有教學的熱誠。像我兒子在台灣能夠唸得下來,主要是碰到一個很好的老師,懂得啟發孩子的興趣。那個楊老師是高工畢業的,不是正式的,是代課老師。

他帶孩子去看竹筍怎麼長出來的,竹叢裡用一個黑色塑膠布蓋著,他教大家用手去摸,摸到底下有點硬硬的,這就是筍子!因為我們沒種過筍類,不曉得筍子是這樣子長的,好驚訝!

那時候鄉下溪裡還是有小蝦、小魚,老師是農家子弟,有養蜜蜂,對小孩子來講,那簡直是另外一個天地。我兒子被咬的一身都是,因為竹林裡有很多蚊子,可是孩子還是覺得很興奮,這個就是好老師!

我覺得一個人,一生碰到一個好老師就沒有問題,啟發很多。

我後來做老師,也是希望用這種方式,做給學生看。我們整天在學校裡面,學生今天看我怎麼處理這件事,將來他就會這樣做。

我說我不會學浮士德去換青春


我覺得做老師,真是一個非常有報償的行業。你只要有一個學生,因為你而不一樣,你的人生就值得了。人生最怕你要死了,躺在床上,回想我這輩子做了什麼事情,然後發現沒有任何人,因為你的影響而變得更好,那真是白走了。

你問我現在幾歲,我馬上告訴你五十七歲。我覺得心裡很踏實,如果時間過了而沒有學到東西,我一定會覺得很慚愧;可是如果時間過了,有學到東西,那經驗本就是要花時間去買的啊!

所以有人說,你會不會像浮士德一樣去換青春,我說我不會!

我從不相信生涯規劃這件事。人生沒有辦法全部按照你要走的方式走,人生每一個轉捩點都是機緣;你只能抓住一個大方向,然後在每一個十字路口做選擇。比方說,我知道我比較適合做老師,適合在研究室裡面,我不適合在外面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要了解自己,學習自知,就要從讀歷史開始。唸歷史的好處,就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有的事情都曾經發生過,只是時空的改變,換掉名字地點而已。多讀歷史,可以讓我們從別人曾經遇到什麼處境、怎麼反應,從而預測、了解其後造成的結果。

你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的,就不知道未來該往哪裡去!

芝加哥大學的校長,曾經列了一百本書的書單,他認為芝加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讀過這些經典,才能稱之為知識份子。

我們現在孩子歷史唸得非常少,章回小說也不看,我問學生《水滸傳》看了沒?幾乎沒有一個看的。歷史看得少,不能從前人的經驗得到自己的養份,變成什麼都得自己去碰,可是一個人的人生不可能這麼長啊!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回國任教後有感於國內科學環境未成熟,教書之餘翻譯著作達二十餘本書。
近年來積極於推廣親子閱讀。

摘自天下雜誌300期 作者:何琦瑜

2011年6月23日星期四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 - 蔡镇聪

长辈问我所修读的科系时,我相信许多理科生都会面对和我一样的窘境;在选择大学科系时,大部分的先修班学生也会面对同等的困扰:何谓纯科学?何谓应用科学?纯科学与应用科学究竟哪个对社会更重要呢?

以目前社会的观点,只要是可为社会经济带来发展,提高人类生活素质的,都被评为重要的科学。如此表面的标准,显示出人类只懂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忽略了其背后的原理。

美国已故物理学家亨利奥古斯特罗兰(Henry Augustus Rowland)就引用了中国人乃火药发明者的例子,来为纯科学辩护,中国人也许较其他人更早拥有制造火药的知识;很可惜他们只满足于此,并没有深入地研究火药爆炸的原理。只注重表面应用的思维使中国失去了发展纯科学的时机,造成中国在各个科学领域都比西方国家来得逊色。

发现与发明之别

科学基本上可被归类为两大分支,那就是纯科学和应用科学。纯科学也被称为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主要是宇宙万物的渊源及其因果关系。大体而言,纯科学的出发点并不在于将研究成果具体落实到应用方面或工业用途,而是更着重于掌握自然规律。

简而言之,纯科学就是“发现”;那应用科学就是“发明”。应用科学是为了满足人类生活需求衍生而成。与纯科学相反,应用科学在乎的是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希 望从中达致经济效应。电子的发现者已故汤姆斯(J.J. Thomson) ,曾说:“应用科学是在尝试改革现有的知识与科技;纯科学则可为人类带来革命性的新知识。”

当然,纯科学与应用科学是息息相关的。应用科学 把纯科学的研究成果研发成可实际运用的科学,从而为基础理论增添运用价值,贡献人类;所以说此两大科学分支之间的界限是模棱两可的。无可否认现今社会是以 物质来衡量成功的定义,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何现今人类大多都宁可放弃发展纯科学,而选择在应用科学下更多的功夫。

纯科学对人类有贡献吗?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结构(DNA Molecular Structure) 是纯科学其中最好的例子。发现DNA结构的科学家詹姆斯沃森 (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 (Francis Crick)其实是以学术为出发点,但发现此结构之后却为生物科技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为遗传学开启了新的旅程碑。

基因工程就是运用DNA结构为基础的应用科学。人类深入掌握遗传物质知识后,便可改造遗传基因,以操纵生物过程。

让我再举另一个例子:光学纤维。在这通讯科技发达的年头,光学纤维举足轻重,称之为通讯的脉搏绝不夸张。虽然光学纤维的基本理论是极为简单,但如果以前的科学家没有深入探讨光线折射的原理,我相信光学纤维就不会存在了。

应用科学大力发展使得纯科学的成果得以发扬光大;但往往纯科学的存在价值都被资本家忽略,也因此造成许多科学家因经费问题,而放弃深入研究。

政府应资助纯科学

纯科学所发现的法则或理论,只要得到充分的证实并被正确地应用在现实中,就可为人类开辟更美好的前景。纯科学主要是探讨宇宙万物的因果渊源,所以说其发现成果并不能直接立即带来物质财富。

较于资源充足的先进国家,要在我国发展纯科学可算是个极昂贵的挑战。话虽如此,要在科技发展方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应,纯科学与应用科学是不可被分开的。

尽管应用科学可让人类享有更好的物质享受,但若缺乏基础科学的支持,应用科学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而停滞不前。所以在资助应用科学发展及提升国民物质需求之余,政府也必须关注纯科学,并且适当地规划组合,以让我国的科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欧洲核研究组织总裁史密夫(C.H. Llewellyn Smith)提出了为何政府要资助纯科学发展。他说,发展纯科学是为整个社会作出贡献,而个人利益总是摆在最后的。如果牛顿可以为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及经典力学申请专利,那么他的后代将有取之不尽的版税;但实际上他是不可能为大自然的规律申请专利的。

由于无利可图,纯科学研究很少会受私营企业青睐的。因此,政府有责任资助及推动纯科学研究。纯科学研究需要庞大的资源,但其成果可为全人类带来好处。政府大可不必为应用科学操心,因为只要纯 科学的成果有应用价值,就算政府没有大力推动,私人企业也会自告奋勇地注入资金大肆发展。

摘自《独立新闻在线

2011年6月3日星期五

【每年都可以重载的文章---马华的自豪,华社的耻辱!】 - 林廷辉

(以下是小弟在2009年所写的,两年后竟然可以重载,同样的事情年年发生,依我看,马来西亚一天还是由国阵执政,我的这一篇文章还是每年可以重载!)

最近,马华又再重复每年所必需做的例常公事 -- “华社教育上诉案”。注意,是教育上诉,不是教育政策!最新最辣的案件(其实不可说是新的,每年都在发生),就是公共服务局奖学金。一群在教育文凭中考获13A1、12A1、及16A的优秀生,又是因为申请公共服务局奖学金被拒绝而奔到马华去上诉,求助。然而,马华还是象以往一样,很自豪,很骄傲的向华社保证,马华一定会替他们上诉,马华一定会替他们争取!往往出面替他们上诉的还是党内最高层。关于这一事,笔者有一件真实的故事想跟大家分享。

笔者友人的同事之中,有一位友族同事,是位合约员工,因合约即将圆满,所以最近频频到处去应征。今天,这位友族朋友告诉友人一段发生在昨天应征时的经历。友族朋友昨天到某政府机构去应征合约教师一职。因为到场应征者高达两百余人,所以面试是以一群为数五至六人一起的方式。轮到这位朋友面试时,一起进入的还有其他四位也是友族朋友。面试进行中,当教官查阅其中一位男性友族的资料时,发现这位朋友是刚从英国某大学毕业的会计师文凭生。这位教官便很自然的以英语来跟他交淡。就在这时,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很愕然的事。这位朋友竟然以国语告诉教官,他不会讲英语!教官和在场的几位都吓了一跳。教官于是再次翻阅他的资料,确定自己没看错,是英国某大学毕业的会计师文凭生!那,他是怎样进入这所大学的?经教官一问之下,才知原来是领了公共服务局奖学金到这所英国大学深造的。教官很无奈的以国语问了他几个问题。不懂英语,那在大学的日子里是怎样跟人沟通?如何跟讲师沟通?如何回答问题?如何应对考试?他的答案让大家在吓一跳。在英国那段日子,他只跟来自大马的同学交谈,他不曾跟讲师沟通,考试时靠死背一些课文!那,他是如何顺利毕业的?教官又再一次查阅他的文凭,才发现,原来他只是拿了一张证书,只是一张代表他有参与过这个课程的证书。不是毕业证书!再查阅他的成绩,竟然发现,他在领了公共服务局奖学金到这所英国大学深造期间,必须及格的五张试卷里,他只及格一张!至于不能通过的四张试卷,他告诉教官说,他实在是不懂,也不想继续读下去了。所以就打道回国了。领了也花了公共服务局算百千的奖学金,什么都没读到,竟然就这样打道回国?不是教官而已,连在场的四位同胞无不瞪 大眼睛摇头!

公共服务局到底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申请者获取奖学金的资格?为何每年都有一大堆优秀生被拒于门外,而以这位仁兄的烂程度竟然可以领到公共服务局算百千的奖学金到英国留学?这绝对是政策出现问题!而且这问题一直存在着很久很久了。

笔者想告诉马华,我们不是要计较那一个种族得到奖学金的人数比较多。我们不是想抱怨华社得到奖学金的人数相对少。我们更不想看到你们每次都在为了这种事而忙于上诉,忙于想华社解释。然而,奖学金一事,只是冰山一角。有太多的问题,太多的矛盾需要去解决。要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还是需回到问题的根本,国家政策问题!我们期望的是,你们在治国的政策上,能插上一脚,而不是常举高双手。

马华,如果你们觉得在这种不该发生的问题上成功上诉是一种骄傲,如果你们认为这种事情的发生是你们向华社表现的一种机会,如果你们认为每次派几个高层来处理这种事就算是对话社有一种交待的话,那,我想告诉你们,你们的骄傲,你们的表现机会及你们的交待,是我们华社的极大耻辱, 我们的悲哀!

失望还可修补, 绝望不能回头。请别让我们有感到“哀莫大于心死”的一天!

(也许大家的心已经死了很久了吧!)

摘自椰脚林伯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