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星期五

做人有原则,幸福无标准


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
我犯下了人类最大的一个罪孽,因为我从不觉得幸福。 ——博尔赫斯

有些东西,要“向内”寻找
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向外看,向外去寻找。但当年年纪渐渐大了,就要开始学习向内心看,向内心去寻找了。——赖声川

平凡生活,简单快乐
法国哲学家蒙田讲过,一个人如果能够和家人和睦相处,这是人生的重大成就。有了这一点平凡生活的快乐,你的人生基本上可以说是相当美好的了。—— 周国平

摘自http://news.cn.yahoo.com/lifestyle/xingfuguan/

2011年7月22日星期五

【你知道唐朝宋朝的人说什么话吗?】 - 天使从来不打烊

打从小学时期,我们就被教育说华语是正统的汉语,广东话、客家话、福建话等都是不正统的方言。
带着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们的华语(就是中国的普通话、台湾的国语)的正统性。
于是,从小到大,读过那么多的唐诗宋词(有很多吗?),因为一直都用华语来念来理解,所以从来都没有想过,唐诗宋词原本并不是用华语来压韵的。
看了那么多我喜欢的古装剧集、古典小说和全以古代为背景的武侠小说,也从来都没有去想过古代的汉人(差不多就是现代的中华民族),到底是说什么语言的。
而即使平时看的古装剧大都是说广东话的港剧,我也从来没有想过,唐朝的人,原来是说广东话的!


昨天才知道这样的一个说法。网上研究语言学的人都说,唐朝的人原来说广东话,也就是粤语。
专家鉴定粤语和古汉语相似程度,有百分之九十以上。
如果用广东话来朗读唐诗,几乎没有不合平仄格律的。据说就连用广东话来念“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也比用华语来念更有起伏、更有规律和韵味。
我试着这样随手拈来一首《夜思》或《春晓》念一念,好像真的是用广东话念比较好听。


东晋南朝的时候,第三人称是念做“渠”(现在粤语写作“佢”),而不是“他”呢!
唐代的官方语言,就是粤语。
除此以外,唐人也说闽南语。至于是前唐还是堂末,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下,发现似乎众说云云,也无从考究。
不过,据说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有用闽南语写绝句律诗。


那么,宋朝的人又说什么话呢?答案是客家话也(哇!好开心啊!)。
因为宋朝的主流语言是客家话,所以宋词用客家话念,也会比较对味。
五代和宋朝的官方语言,就是客家话。
现今的客家话也保留了很多古代汉人的古音,所以客家话也被誉为“千年唐音”也。


据说,粤语继承了古汉语大部分的音调达12声那么多(有那么多吗?不都说广东话有9个音吗?),客家话有6个调(也有5个或7个的),闽南语有7个或8个调,而华语才保留了阴阳上去4个音调而已。
所以,说广东话是最好听的吧?
九个音调,比DoReMiFaSoLaTi还要多呢!


到了明朝清朝,语言分裂比较多,但官方使用的语言大致上是南京话。
不过清朝是满人而不是汉人,说的应该是满语比较多吧?
满语,加上蒙古语,然后融入汉语。
最后演变成古代的北京话或北方话。
最后丢掉儿化韵,变成普通话......


当然,汉语的真正演变绝对没有这么简单直接。
但是这汉语的研究真的很有趣。
忽然很有优越感,懂得粤语、闽南语或客家话的我们(怎么办?我还不懂任何闽南语!),虽然不能听懂现在的上海话、苏州话,但却绝可能听得懂唐宋时期的古语。
真好。哪怕根本不可能有跟唐宋时期的古人沟通的机会!

摘自天使从来不打烊

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科学名人:现代遗传学之父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 律,统称为孟德尔遗传定律。Google今天发布Doodle来纪念这位伟大的遗传学奠基人。

对于一个的科学家而言,能够在活着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发明或发现被全世界的人肯定,甚至于获颁奖章,那真的是极大的幸福,像是:伦琴、瓦特、爱迪生、居里夫人等人;但是还有一类的科学家,生前的研究发现,不被世人所了解,一直到死后好多年之后,他的理论才被人重视,进而获得世人的肯定。这类科学家,一生在发掘真理的道路上孤寂的前进,我们的「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就是这样的一个科学家。

农夫的小孩

孟德尔是奥地利人,西元1822年出生,父亲曾经参加过几次对拿破仑的战役,是个见闻广博的人,战事结束后回到故乡务农,经营一片果树园。孟德尔常常到园中帮忙父亲工作,果树园对一个少年来说,正是一个最佳的自然学校。也许是正好有这样的环境,因此孕育孟德尔日后藉由培育植物来探索遗传法则的动机。孟德尔的父亲虽然只是个农夫,却有不凡的远见,他知道农民要摆脱地主和专制政府的压榨,就必须读书求学问,才能取得较高的地位,因此他极力栽培孟德尔接受高等教育。
不过孟德尔的求学生涯并不太顺利,主要是因为家里经济状况不佳,孟德尔​​离乡求学必须缩衣节食,导致营养不佳而生病,严重时甚至必须休学在家休养。尽管如此,孟德尔还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和妹妹的嫁妆费的资助,终于进入一所短期大学—奥尔茅兹学院就读。后来在1843年孟德尔接受一位教授的推荐,进入一座「圣奥古斯丁派」的修道院担任见习牧师,并研究学问。修道院毕业后原本应该当个专职的牧师,但是服务了一年后孟德尔觉得自己更适合作学问和教书,于是就请求改任中学代课教师。

代课老师更厉害

孟德尔在担任代课教师的期间由于教学认真,因此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于是学校便要他参加正式的教员资格考试,没想到孟德尔竟然栽在生物学和地质学上,没通过考试。尽管如此,孟德尔所属的修道院还是派他到维也纳大学继续进修。在维也纳大学,孟德尔学习各种自然学科和数学,同时得到许多优秀教授的指导,因此奠定研究能力的基础。

完成维也纳的学业后,孟德尔回到修道院所在地—布尔诺的一所专科学校任教。孟德尔和学校里的各类专家、教授朝夕相处、共同研究学问,时间一晃就是14年(1854—1868年)。这十四年的教师生涯,成为孟德尔一生最重要的黄金岁月;著名的孟德尔遗传定律,也是在这时候发展出来的。从资料上来看,孟德尔一生似乎并未取得正式教师资格,但是他的学养和教学能力,绝不输给一个大学教授。所以文凭和学历并不代表一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更为重要。

空地里的豌豆实验

孟德尔用来进行豌豆实验
的空地,就在修道院后面
这14年中​​,孟德尔是生活在学校和修道院之中。在学校他是一位良师;在修道院他则是一位研究者。修道院的后院,紧邻着窗边,有一块长35公尺、宽7公尺的空地(如左图),孟德尔在这块空地上印证了科学的真理、解释了人们长期的疑惑。在当时,人们虽然已经发现上一代和下一代之间,个体会有某些相似性,但是总是认为「本来就是这样啊!没什么好奇怪」,科学界也没有深入的研究探讨。

孟德尔发现空地上的的豌豆,有的开着白花、有的开着黄花;有高茎、也有矮茎;有的豆荚丰圆、有的却是干扁。孟德尔用长时间的观察、比对,看看豌豆上下两代间的相近性和相异性,每逢豌豆丰收期,便针对收获结果作有系统的统计,这些记录的植物个体数超过二万一千株以上。经过长期观察和大量的统计数据资料,孟德尔发现:如果长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交配,子代和孙代全部是长茎,一直到第四代,四株中才有一株是矮茎。孟德尔进一步用动物作实验:白鼠黑鼠交配,第二代全部是黑鼠;再让第二代黑鼠彼此交配,第三代中就有四分之一是白鼠。经由动植物的实验,孟德尔逐渐对亲代和子代的关系理出一些头绪。

孟德尔遗传定律



经过将近9年的努力,他的辛苦终于有了成果,1865年,他把研究的结果在当地布尔诺的自然历史学会上发表,论文题目是《植物杂交试验》;1869年他又发表第二篇论文《动植物遗传之研究》,这篇论文是融合他一生对遗传学的研究的结晶。可惜这两篇论文都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因为当时的人并不清楚遗传学有什么实用价值,更不了解它对人类有何影响。

孟德尔的学说可以简单的整理成下面几点:
一、生物组织之内都有一个基本单元(现在称为基因),透过这个基本单元,亲代的特性可以传给下一代。

二、每一种单独的特征,例如:豌豆的颜色或高矮,都是由一对基因决定,而这对基因是由上一代的一对基因中,各继承一个基因凑成一对。

三、子代继承来的基因如果是有不同性状的区孟德尔发现豌豆株具有不同的性状别,例如:一个基因会显现高茎的特性、另一个会显现低茎,那么只有强势的特性会显现出来(我们称为显性),在豌豆来说,就会显现高茎,这种现象叫做「优性定律」。但是隐性的基因并不会消失、也不会被破坏,它还是会经由自然的机率,分配并传递给下一代。

四、亲代的基因经过分配,再传给子代,哪个基因和哪个基因配成一对,完全是随机偶然发生的。

五、遗传和性细胞有密切的关系,不属于性细胞的特性是不能遗传的。所以后天环境、工作造成的疾病是不会遗传的,被细菌感染的疾病也不会遗传;但是某些精神错乱、神经衰弱症是会遗传的。
迟来的掌声

西元1868年,孟德尔被任命为当地修道院的院长,从此以后,繁忙的行政业务使他无法继续遗传学的研究,加上当时的修道院,经常为了税金的问题和政府闹的不愉快,使得孟德尔被纠缠在这些繁重的工作之间,终于在1884年因病去世。孟德尔寂静的在墓地里沉睡了30多年以后,忽然声名大噪,原因是1900年,在荷兰、德国、奥国都有科学家分别以不同的植物加以实验,同时获得与孟德尔相同的结果,这时候他的研究才得到科学界的重视与肯定。

从此以后,更多的科学家重复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进一步由染色体的研究发现基因,再由基因的研究扩展到现在的细胞学、胚胎学、优生学、生化科技、甚至于现在最流行的「复制羊」、「复制人」等科技。

孟德尔走在时代的前端,使得他孤寂而终;但是,研究科学的美妙之处在于:只要是「真理」,必将有得到掌声的一天,只是你不知道会在何时?哥白尼、伽利略、孟德尔都是这样的人!

摘自《科学名人堂》 - http://www.bud.org.tw/museum/s_star18.htm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