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6日星期一

【不會鬧事的一代】 - 龍應台(1985年9月3日)

【中國時報-人間】今年5月27日的《紐約客》雜誌有這樣一篇文章:

我的母親生在柏林,僥幸逃過猶太人的大屠殺。今年母親節,我請她去看場電影。這部影片非常賣座,故事好像與非洲的黑人有關。排隊買票的行列很長。有一個年輕白人在行列間來往發散傳單,勸大家不要買票,因為這部片子是南非製作的。排隊的人大概都想的和我一樣:怪了;不看由我自己決定,不用你來告訴我。所以沒人理他。

入場之後,燈黑了電影正要開始,前座的兩個年輕女孩突然站起來面對觀眾,大聲地演講,解釋這部影片如何地蔑視南非黑人的慘境,希望大家抵制。觀眾中噓聲四起,有人不耐煩地大叫:這裡是美國﹔你要抗議到外面去!也有生氣的聲音喊著:我們付了五塊錢電影票讓我們自己決定愛看不看!然而有個微弱的聲音說:聽聽她們說什麼也好!

但是群眾的喊聲愈來愈大:出去! 出去!

坐在我身邊的母親顯得很難過,她轉身對我說:那兩個年輕女孩竟然願意花十塊錢買票進入一個人人喊打的地方來──或許她們真有點道理也說不定。

在大家的鼓掌聲中,戲院的工作人員很粗暴地把那兩個女生架走了。燈又黑下來,但是沒幾分鐘,一個年輕人,帶著濃厚的英國腔,站起來說:這是一部充滿種族歧視的影片——發怒的觀眾打斷了他的話,有人在叫警察,但這個青年毫無懼色,繼續大聲說:你們不讓我把話說完,我是不會走的!觀眾喊著:滾蛋!滾蛋!

不久,來了兩個警察,笑容滿面地把那家伙請了出去。

觀眾情緒還沒有完全穩定下來,一個廿來歲、一臉鬍子的小伙子在後排突然站了起來說:我跟他們不是一道的﹔我跟你們一樣買了票純粹來看戲的。我只是想到,或許對於這樣一個影響千萬人一生的問題,我們應該有個堅定的道德立場,而不只是追求消遣而已。如果五十年前的人也像剛剛這幾個人這樣對被迫害的猶太人執著的話,我的祖父也許可以活到今天,不至於死在德國的煤氣房裡。然後我就聽到一個非常熟悉沙啞的聲音突然響起:你說的一點不錯﹔你可別想叫我閉嘴!發覺我六十四歲的老母親站了起來,面對著整個戲院﹔她全身在顫抖。

這一則不起眼的小故事可以招引出許多值得爭議的問題來。譬如說,這幾個為道德感所驅使的年輕人有沒有權利阻止別人看這部種族歧視的電影,如果我也在戲院裡,我會是憤怒的群眾之一,叫他們滾蛋;主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權利主宰我的思想——這個電影究竟如何要由我自己看過了再作決定。其次,如果這一撮以道德感為理由的小團體能打斷我的電影,那麼, 一個宗教團體、政治黨派、商業集團等等,都可以肆意地來強迫推銷它的理想,那個人還有什麼自由自主可言?

南非的是非善惡也是個棘手的問題。它的種族隔離政策現在是千夫所指,萬人唾棄。南非的白人簡直是廿世紀的污點。事情的另外一面卻是:南非若由黑人自決自主,恐怕歧視與屠殺會比現況更為劇烈——看看烏干達!看看整個非洲大陸!

但是《紐約客》這篇短文令我沉思許久的,卻是這幾個年輕抗議分子的行為。他們不算少數;哥倫比亞大學在南非有金錢的投資,哥大的學生也曾經熱烈地示威過,反對學校當局善惡不分和稀泥作風。而在戲院裡作亂的這些年輕人,事實上是一次一次地花五塊錢買票——對學生而言,五塊錢不是個小數目;進到戲院去讓群眾噓罵,然後一次一次地被踢出來。這些人中,當然難免會有少數是為了幼稚的英雄主義或純粹嬉鬧,但大部分的,是為了一個道德立場,擇善固執的理想。在一個人決定到戲院去事前,他必須先具有三個條件。

* 第一,他關心這個世界﹔因為關心,所以才會去注意南非黑人的困境。
* 第二,他能作價值判斷。對南非種族問題的報導紛紜不一,他得自己決定站在黑白那一邊。
* 第三,他有充分的道德勇氣,充分到促使他付諸行動的地步。於是,他走到戲院去買票;五塊錢,他可以拿去溜冰或吃掉。

我們的年輕人呢?或者,縮小一點範圍,我們的大學生呢?有多少人具備這三個品質?

就我有限的觀察,非常、非常的少。以對社會的關心而言,我們的學生在大學的四面圍牆裡自給自足地活著,不常把頭伸出來。幾個月前,當十四位省議員集體辭職時,我曾經對幾百位學生作過測驗,要他們寫下議員辭職的原因,結果正如預料,有少數給了支離破碎而模糊的答案,顯然是瀏覽報紙後的殘餘印象。百分之八十卻很率直地回答:天知道!?

為什麼不知道?當然,因為缺乏興趣,不關心。坊間雜誌選出來的大學校園女生被人問到社會問題時,嬌滴滴地說:好可怕喲!吐舌頭。這樣大學女生為數不少,而且討人喜歡。我們的學生不僅只對台灣本身的社會、政治問題印象模糊,對台灣以外的國際情況就更陌生了。伊索匹亞的飢荒、烏干達的政變、南美的游擊戰、天主教廷對墮胎與離婚的立場、菲律賓的軍隊暴行等等,都不存在,都沒有意義。

沒有關心,自然沒有做價值判斷的需要。根本不知道南非有嚴重的種族問題。當然就不必去思索誰是誰非,因為無從思索起。沒有關心,也就無所謂道德勇氣和道德行動。非洲的幼兒可以死光,南美的軍隊可以強暴婦女,因為事不關己。海山的煤礦可以一崩再崩,桃園的古跡可以拆了又拆,內湖的垃圾山可以燒了再燒,事不關己。大學四年之中,只有對象,一是把功課讀好,將來有滿意的出路。對社會的關心,對是非的判斷能力,擇善固執的勇氣,都不在大學的圍牆以內。

換句話說,我們的年輕人天真、單純、聽話;他們絕對不會到戲院裡去鬧事。

為什麼大學生的關心面那樣狹窄?主要原因之一是,他的環境不鼓勵,甚至於試圖阻礙,他對書本以外的興趣。大概很少有父母沒說過這句話:只要把書讀好,其他什麼都不要管!大學以前這樣說,為了應付聯考。進了大學之後這樣說,為了應付留考、托福、高考、研究所人考等。只要把書讀好,其他什麼都不要管?這個金玉良言是應現代科舉制度而產生的。讀書的 目的在求技能,用來敲開一層一層考試的門。研讀哲學、歷史、文學、經濟等等,都不是為了增加人生的智慧與了解,而是為了取得謀生的技能。因為這種技能與人生無關,所以可以什麼都不要管?

可是這個金玉良言實在是經不起考驗的。在其他什麼都不要管的前提下,書,根本就不可能讀得好。譬如讀經濟,一個學生可以用課本裡的各種定義與學理來解釋通貨膨脹;可是要他分析為什麼公務員的薪水要加百分之八他卻目瞪口呆,我們能說他書讀好了嗎?譬如讀文學,他可以熟讀歐威爾的《一九八四》,洋洋洒洒地寫篇論文討論制度與個人的關系,但是要他對江南案件提出看法,他卻一片空白,我們能說他把書讀通了嗎?

這個大千世界可以說是各個學科的實驗室。學生在黑字白紙之間所學到的理論與例証,都還是抽象模糊的,只有在把知識帶到人生的實驗室裡去觀照驗証之後,知識才能落實。要我們的學生封閉在大學的圍牆裡,其他什麼都不要管,等於是把學問與人生割離,也等於要學游泳的人在岸上靠圖解學游泳,卻不沾水,或學解剖的人在暗室裡看幻燈片學解剖,卻不動刀子。

我們的學生不會鬧事?因為鬧事的人要先有自己的主張——不是報紙社論,不是老師的看法,同學的意見,而是自己的主張。對我們單純、天真的學生而言,獨立作價值判斷卻是件非常困難的事。為什麼?

高三那年,開始上三民主義。有個沉悶的下午,我在課本中看到一句話:三民主義是最適合中國人的主義。

就這麼一句斬釘截鐵的結論。我以為自己漏掉了編者解釋引証的部分,把課本前前後後翻過,卻找不到任何闡釋。十七歲的我坐在書前,感覺到深深的挫折:要達到這樣一個結論,課本編者應該一步一步來,先解釋中國人是怎麼樣的一個民族,然後說明其他主義如何的不適用於中國社會,最後才能邏輯地演繹出三民主義是最適合中國人的主義這個結論。可是編者顯然覺得這些辯証的過程毫無必要。

第二天,在課堂上我請求老師解釋為什麼?老師很驚訝地望了我一眼,好脾氣地一笑,回答:課本這麼寫,你背起來就是。聯考不會問你為什麼。

在我早期的求知過程中,這個小小的經驗是個很大的挫折。基本上,課本編者與授課老師並不認為學生有自己作判斷、下結論的能力,所以才會有這種別問為什麼,記住我的答案就行的態度。他們因此所剝奪於我的,是我求知的權利與獨立判斷的能力。

現在的教育方式和過去沒有太大的改變,我們的教育者仍舊習慣於供給理論,仍舊不習慣供給學生方法,讓他們自己去找結論。最能夠反映這種現象的莫過於作文題目了。多少年來,任何考試中,學生面對的總是什麼學問為濟世之本,勇敢為愛國之本,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滿招損、謙受益類的金玉良言。所謂金玉良言說穿了,也就是死了的人交代下來的言論,出這種約定俗成的題目可以塑造學生的思想,使他更緊密地成為傳統的一分子,有它教育的意義。但是這種思想傳遞根本上就不容許獨創,不容許學生下自己的結論。如果教育者真正的興趣不在於學生對傳統的妥協與認同,而在於他獨立判斷的能力,那麼同樣的題目就應該以疑問的方式出 現:一分耕耘確能導致一分收獲嗎?你是否同意學問為濟世之本者,以挑戰的方式辯論,勇敢為愛國之本?

只有這樣不定結論,思想訓練才能真正刺激學生睜著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紛擾復雜的世界,用自己的頭腦去理出頭緒來。當我們的教育者習慣性地把作好的結論拋下,學生也就懶惰地把結論照章收下﹔他不需要辛辛苦苦地去思索、摸索。

在我們的環境中,一個能關心、能判斷的學生,卻也不太能有任何道德行動。一般教育者對學生行動採取壓抑與抵制的態度,目的在求校園的穩定。

有一個專科學生被同學指控偷竊,教官在原告的帶領之下也確實在該生書包中找到贓物,但是在沒有聽過被告辯解之前,就令這名學生退學。幾個大膽的同學出來主持正義,要求學校給被告一個自我辯護的機會。

事情結果如何不論,學校當局對這些挺身而出的學生卻有個斬釘截鐵的態度,讀你的書,不要多管閑事。誰鬧事,誰就記過。

奇怪,為什麼我們的公民倫理課一再地教導學生要見義勇為,要當仁不讓,要擇善固執,學生一旦實踐了這些美麗的道德理想,我們卻恐慌地去壓制他?學生對學校措施有所不滿而投書、開會、抗議的時候,不正是最好的公民教育機會,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去理性地、公平而民主地解決問題,為什麼我們反而以記過處分作為鎮壓的手段?為了表面的安靜穩定而扼殺年輕人的正義感,代價是否太高了一點?

敢於表達意見、敢於行動的學生在一次兩次的申誡記過之後,當然也學會了保護自己﹔他發覺,這個社會根本不希望他有道德勇氣或正義感。
 
我們的大學生是不會鬧事的一群。在考試、舞會、郊游的世界中,沒有什麼值得鬧事的題材。在是非善惡都已經由父母師長孔子孟子下了結論的世界中,沒有什麼難題值得重新省思、費心判斷。在明哲保身、少做少錯的環境中,更沒有什麼鬧事的餘地。我們的大學生天真、單純、安分、聽話。

可是,如果鬧事可以解釋為以行動來改變現狀的話,我們這不會鬧事的一代就值得令人憂慮了。四年一過,他就成為社會中堅一個不懂得關心社會,不會判別是非,不敢行動的社會中堅!公車應不應漲價?不清楚。路邊水管爆破了,不是我的事。公營機構虧了多少納稅人的錢?不知道。核電廠會不會貽害萬年?不知道。上司舞弊應不應告發?不知道。台灣往哪裡去?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

一個滿足現狀的民族不可能進步,但是要對現狀不滿,一個人必須先有所關心,用心觀察,觀察之後作判斷,判斷之後付諸行動。關心可以是感性的,只是對於生于斯長于斯的土地的一份愛,但是空有感情無濟於事,它必須有冷靜的理性的支持——判斷與行動需要堅強的理性。


台灣的現狀不能令人滿意,但是已經有許多人在關心、判斷之餘開始了行動。最好的例子是消費基金會的推動者,他們已經鬧了不少事。台灣需要鬧的事情還很多很多。以婦女問題來說,我們現有的婦女組織還停留在獻花、慰問、穿漂亮的衣服開慈善晚會與孤兒擁抱的階段。在同樣的社會版裡,我們讀到七歲的男孩被母親活活燙死、十歲的女孩被賣到妓女戶、十三歲的女兒被養父強暴而懷孕、三十歲的妻子被丈夫打斷肋骨──我們天真可愛的校園美女覺得將來沒事可關心、可鬧事嗎?

摘自《香港雜評

2012年3月25日星期日

325•政府会作出改变吗?

摘自《星洲日報》
根据董总主席叶新田博士,华教的奋斗目标有:
华小目标:
(1)制度化增建华小、
(2)制度化公平拨款华小、
(3)制度化解决华小师资问题、
(4)维护董事会主权。

独中目标:
(1)全面承认独中统考文凭、
(2)增办与复办独中、
(3)制度化及无条件每年拨款予独中、
(4)每年颁发奖学金给统考优秀生。

改制国中目标:
(1)维护董事会主权、
(2)改制中学的校长、副校长和主任级教师必须具有华文资格、
(3)公平的行政和发展拨款、
(4)改善华文科的学习、
(5)解决师资问题。

华教高等教育目标:
(1)争取华教民办学院(南方学院和新纪元学院)升格为大学、
(2)要求政府拨款给华教民办高等学府。

其实这些对巫统政府来说都不难办到,只是看他们要做还是不要做而已。华社数十年来已表达心声数百次,难道他们依然还要装作没听见

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難以割捨的稀土廠,11億投資進退兩難】 - 劉國偉

摘自《東方日報》
http://www2.orientaldaily.com.my/gread/2V1M0w1w1t2v2wT80AOC3Kz013Tr12JS
 
2月26日,約有1萬5000人到關丹參與綠色盛會2.0集會,表達反對稀土廠在我國操作的立場,並要求政府關閉稀土廠。全國各地也有不少人群聚集起來,誓言捍衛環保,還國家一片淨土。
『綠色盛會2.0』委員會宣佈,將發動在全國13個州屬同步舉行『綠色盛會3.0』,而且該集會也將與淨選盟探討聯合舉辦『綠黃聯盟3.0』集會。面對一波接一波的反對浪潮,令人納悶的是,為何萊納斯公司或政府對關丹格賓工業區設稀土廠情有獨鍾,難以割捨?

根據萊納斯公司的資料顯示,該公司在關丹格賓工業區稀土廠的工程,已完成91%,而且該公司因為大手筆投資大馬稀土廠,致使公司面對不少的開業前支出和資產折舊。

萊納斯公司在大馬稀土廠計劃投資的投資達3億4910萬澳元(約11億1080萬令吉),目前已投下2億5500萬澳元(約8億1138萬令吉), 尚有9410萬澳元(約2億9941萬令吉)待投下。而且,該公司更和日本及一些買家簽下供應合約,找到了足夠的訂單。目前面對大馬國人激烈的反對,萊納 斯公司可以說是進退維谷。

諾丁漢大學大馬分院環境及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陳日佳博士表示,當初該公司會在關丹格賓工業區投資建廠,地理因素與經濟因素是最主要原因,其他因素還包括戰略考量。

「根據萊納斯公司的資料顯示,該廠所提煉的稀土原料全部必須從澳洲西海岸經船運至大馬。由於泥土的關係,工廠與碼頭之間的距離必須越短越好,如果能夠從船上直接輸入廠內則是最好的作業方式。」

他續稱,由於提煉成品也是直接出口,碼頭的條件自然成為萊納斯投資的最主要考量之一。

格賓工業區最佳選擇

「格賓工業區規模小、工廠接近碼頭且低碼頭使用量、直接受影響的人有限,自然是最好的選擇。」

陳日佳博士指出,在操作方面,稀土提煉需要大量以酸為主的化學原料和水把稀土內的10多種金屬各自分開。各種儀器的高低溫操作需要大量的穩定電能。因此化學原料、水供與電供,也是萊納斯的經濟考慮因素。

他補充說,東海岸已經有3個工業區操作,水供與電供自然並不是最大的問題,只要地方政府積極配合進行提升工作,要解決這兩個問題並不難。所以化學原料供應,尤其是高濃度硫酸,自然成為最主要的因素。

「凡對化學有一定認知的人都知道,高濃度高溫硫酸處理並不是容易的事情,處理不當容易造成人員傷亡與環境破壞。而化學物洩露更是各國地方政府處理危機最頭疼的一環。」

陳日佳博士認為,工業上最容易的處理方式就是通過生產商的輸送管直接送入廠內。否則盡可能縮化學原料的運輸距離以減少意外發生可能性。

「我國最大的硫酸生產商恰好正是坐落在登州丹戎加弄工業區內。而這或許是萊納斯會在關丹格賓投資的最主要考慮因素之一。」

根據萊納斯公司報告的顯示,高素質化學、設備、技術及透明化的操作指南,使馬來西亞成為公司設廠的理想地點。而我國東海岸龐大的化學工業,將使萊納斯公司不難找到本地專家填補350個工作空缺,包括化學工程師。

或打破中國控制稀土供應

諾丁漢大學大馬分院環境及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陳日佳博士指出,對於政府來說,允許萊納斯的在我國投資除了經濟因素以外,鮮為人知的便是戰略因素的考量。

「中國去年利用稀土對日本實施3個月的禁運,對世界各國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震撼。畢竟除了中國以外,目前世界上有稀土處理工廠的國家,就僅有美國和澳洲。」

他表示,在萊納斯稀土廠正式操作後,我國就會成為世界上續中美澳後,第四個生產處理稀土的國家,這對我國在第三世界與落後國家方面,會起正面的影響作用。

據瞭解,中國的稀土產量佔全球97%,但已開始減少出口配額,在全球引發供應緊張可能導致價格飆升的擔憂。一旦萊納斯在關丹的稀土廠開始運作,將打破中國控制稀土供應及價格的局面。

對此,綠色盛會2.0宣傳主任李健聰表示,我國給予12年的免稅優惠,並允許半衰期長達140億年的輻射廢料埋藏於彭亨州境內。如此不邏輯的決策,相信無關於外交與國家經濟發展,反而與某方面「私人」巨大利益有關。

專家對輻射性廢料存隱憂

不管是澳洲萊納公司的聲明或政府有關部門的說法,都曾指出原料含釷量非常低,在一些國家的指南,甚至不算是輻射性物品。

但是馬來西亞科技與工藝大學交通物流碩士李健聰指出,稀土廠在提煉來自澳洲的壓縮稀土原料時,將會排出3種輻射性的廢料。

「分別是0.47貝克的煙氣脫硫殘渣(FGD)、0.52貝克的中和溢渣(NUF)以及62.29貝克的水濾純化渣(WLP)。」

李健聰續稱,排除的非輻射性物質也有可能受輻射污染,其中包括每小時10萬立方米的廢氣、每小時500立方米的廢水以及每年21萬5000噸的石膏物質。

運作過程或導致洩漏

「許多專家,包括環境專家陳嘉慶博士、防腐蝕專家李志雄博士、公共健康專家陳志權博士等,都對於輻射廢料的影響表示憂慮。」

他指出,官方數據不但是由萊納斯提供,萊納斯對於其廢料是否帶有輻射一詞也在公眾壓力下一再修改。

他也引用澳洲專家Jim Green博士的說法,指出萊納斯的報告中存有「嚴重的缺陷」以及資訊的巨大落差。

針對輻射的影響,諾丁漢大學大馬分院環境及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陳日佳博士補充說,泥土的運作過程如果沒有在封密的反應爐內完成,或是反應爐、運輸爐有裂痕,缺乏維修的話,將會導致塵埃和氣體洩漏。

「雖然這些材料的輻射性並不強,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個道理在任何的工業發展中都需額外注意。」

開發綠色工業 才能永續發展

世界上都強調綠色科技,綠色科技是否能有朝一日取代這些黑色污染的科技作業?諾丁漢大學大馬分院環境及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陳日佳博士認為,綠色工業的基本就是使用這些有特別性能的稀土。

「雖然科學界、尤其是化學與化工業,已經開始研究以新綠色化學取代傳統的黑色污染科技作業,但是仍然在實驗室階段,短期內如要用在工業用途上,至少還需要5年或是更長的時間。」

馬來西亞科技與工藝大學交通物流碩士李健聰表示,真正的永續發展強調開發可持續與包容性的工業,而非像萊納斯這等依靠外來原料,純是外資為了節省成本與丟棄輻射廢料而開設的提煉廠。

「加上我國的稀土儲藏量微不足道,無法自給自足,所以我們理應拒絕國際的資本剝削,與先進國通過第三世界的環境法律漏洞而獲利,但最後卻把痛苦留給當地人的做法。」

他認為,民眾除了拒絕稀土廠,也必須關注環境法令的修法與執法問題,更必須正視外資的性質與所引進的工業,才能夠創造適當的環境開發綠色工業,為人民帶來永續的發展。

「科學是一個相對主觀的概念,我國的環境法令寬鬆、沒有足夠經驗與專業處理廢料等是稀土廠不適合在我國建立的主因。如果真的像萊納斯所說的那麼安全 的話,為什麼稀土廠不在澳洲建造呢?正如Jim Green博士所言,萊納斯到來這里的原因是環境法令寬鬆與公共安全水平較低!」

經濟發展與環保 考驗發展中國家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當今發展中國家所遇到的難題,兩者若能並行發展,一舉兩得固然是眾人的期望,但經濟發展最顯著的標誌,是生產規模擴大和消費水 平的提高,其結果便是人對於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強度的加大和人排入自然界廢棄物數量的增加,這顯然與環境保護追求的結果相矛盾。

曾有報告指說,大馬通過與萊納斯公司的稀土廠計劃,可以將先進的科技轉移至國內。

曾有報告點出,稀土廠將為當地提供近400個就業機會,也可帶來外來直接投資,估計投資成本為2億4300萬令吉及營運開銷17億令吉。

其他的經濟利益如估計該廠在15年內的出口可達25億6000萬令吉,帶動東海岸經濟走廊等都是萊納斯公司來馬設廠的好處。

但是與此同時,綠色盛會2.0宣傳主任李健聰表示,格賓工業區臨海,坐落於沼澤地且只在海平線的3米以上。一旦投產,除了輻射廢料的囤積,其排出的廢水、廢氣與固體廢料也將為當地的生態帶來壓力與風險。

「這樣的經濟發展惡果是我們國民必須長期面對輻射對人體染色體帶來的影響,孕婦與孩童將成為高風險群體。」

諾丁漢大學大馬分院環境及化學工程系助理教授陳日佳博士補充說,稀土廠所使用的酸、所釋放的塵埃,會對人體呼吸系統造成傷害,其廢水則會導致人體基能受損,還有其他如肝、腸胃等器官受損的問題。

「酸性廢水的排放會對水中生物造成影響,塵埃會影響附近空氣素質。此外,廢水的不當處理將會導致水中生物性命受到威脅。」


最關鍵的,其實是無法信任這個非常糟糕卻又目無人民的國陣政府,以及他們處理事情的能力。況且直到現在,國陣政府無法提出科學上的證據來證明稀土廠不會污染環境,但卻有太多科學證據證明稀土廠對環境有害,尤其是住在附近的幾十萬居民。加上對國陣政府的管理能力、不透明作風、災難處理能力等存有太多的疑惑,何必要因此賠上馬來西亞人的健康與生命?

2012年3月22日星期四

【副科,就可以放棄?】 - 林明華

此文摘自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23226

前晚出席新山中華公會召集的華小師資問題交流會,發現新山縣內絕大部份的華小,都有不具華文資格老師兼教體育、音樂、美術等副科的情況。

這是一種令人“不知不覺”的“蠶食”現象,問題很嚴重。但令我驚訝的是,多位董家協代表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卻表示“問題不大”,意思似乎是,這些副科都是不重要的科目,由誰來教,都無所謂。

我們小學的傳統教學,有主科和副科之分,所謂主科,是指小六評估考中的考試科目,如華文、國文、英文、數學和科學等;副科,則是泛指非考試科目,包括體育、音樂、美術等科。

由於副科再好也無關排名,在小六評估考試中也無法多添幾個A,所以一般的家長都不重視,學校也基於考試評估的考量,視之為“多餘”的學科,甚至有學校還悄悄的減少副科的節數,把體育、美術、音樂等副科的上課時間“挪出來”,讓給數學、英文或國文等主科“瓜分”。

問題是,這些副科,真的“不重要”到交給不具華文資格的老師教導,也無所謂嗎?

一位出席交流會的家協代表揭露,他孩子的班上,8位教師中,竟有5位是不具華文資格華文的教師。他聲稱,校方叫他不要說,但他還是要說出來。因為他認為,華小必須保有華校的文化傳統和特色,所以不能把體育、音樂、美術這些科目交給不具華文資格更不瞭解華族文化的教師教導!

我完全同意這位朋友的觀點。理由很簡單:不是每一個孩子將來都會成為科學家、醫生、工程師或者文學家。我們根本就無法預知孩子的未來,為甚麼從小就扼殺了他們將來成為運動員、畫家或者音樂家的機會?

事實上,體育、美術和音樂並不像傳統觀念上那麼不重要,而是可以影響個人成長的重要因素,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體育是一種體能教育,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健康;美術和音樂則是人文藝術的教育,可以陶冶人性,培養出有氣質有品位的優質生。即便你的孩子將來會成為一位科學家,他也應該具備人文關懷的氣度;否則,他充其量也只是個“匠”而已,配不上“家”如此崇高的稱號。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仍對大量不具華文資格教師教導副科的嚴重現象坐視不理,有一天,我們丟失的將不只是我們孩子的人文教育和藝術熏陶,我們的華小,恐怕也會落得空有華小之名、卻無華小之實的地步!

(星洲日報/雲淡風輕‧作者:林明華‧《星洲日報》執行編輯)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反得有理!

摘自Echo许慧珊的面子书帖子:

在《师奶和音乐人都上街去了》讲座会上,阿管说到:《我身边很多人都说我反政府,其实我哪里有反政府,我现在是要换政府。》

这几十年来,大家对《反政府》这个字眼有非常负面的印象,很多人很担心被人冠上反政府的帽子。

最近一年的情况则急速变化,很多人都说:如果政府贪污滥权,我干嘛不反他?如果政府无视民意,我为什么不反他?如果政府做了危害我们健康的决定,我们不反他才是奇怪的事情。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好几个给我PM的朋友说,他们跟身边的人讲关于Lynas的真相,就被人说成反政府。

我想这样说的人已经有几个问题

1 他们习惯权威,他们觉得权威说的话,做的事,错了,我们都不应该出声,他们认为自己是没有权利为自己的权益出声的,出声了,就是反政府。

2 他们觉得反政府是很严重的事情。


3 他们觉得反政府的人很奇怪,而且有罪。


真的,这样的人很多。

因为国阵执政太久,很多人混淆了,以为国阵政府就是国家,国家就是国阵国阵,所以你反国阵就是反国家。我想最可怕的是,连国阵成员党的人自己都有这样的误解。

hello~国阵是政府,不是国家。所以我们必需要效忠国家和元首,但无需效忠国阵政府。政府是为我们做事的,我们干嘛效忠他们,应该是政府要效忠我们,好好的为我们做事。

就好像,我们是老板,我们干嘛效忠伙计。我们可以奖赏他,合约做满了,我们下次再给他合约让他继续服务我的公司,但,我们干嘛效忠他?我的伙计把我公司的钱拿去养牛,我又看不到牛,但发现这员工拿了钱去买高级公寓豪华车还全家人去旅行,这时我开声反对是我做老板的责任,为什么我要忍气吞声?为什么这个伙计认为我必需看他那张发烂渣的脸?我的伙计邀请人来我公司开毒厂,我的兄弟姐妹可能会被毒病毒死,我当然会跟他说:这是我的公司,你干嘛把毒厂搬进来,我不同意。这本来就是我们做老板的权益。

人民做老板,应该是每天都是老板,而不只是投票前的两个星期和投票日当天的是老板。而当我们考虑是否要跟伙计续约还是要找其他的合作伙伴,我们的伙计拿糖果来哄我们,我们就要把他的职员合约签给他吗?难道我们忘记了,那买糖果的钱,本来就是我公司的钱吗?我们真的要无知的认为糖果派下来是伙计的好意而不是他在用我的钱来收买我吗?这世上怎么有这么天真的人呢?

最后,如果我的伙计不听话,我把他换掉OK吗?如果我跟别人说:哎呀,我家那个伙计做不到事,整天吃公司的钱,等他合约满后,我打算辞退他--这样我有触犯法律吗?

人民必需先把公民权益的基本理念先搞清楚,而,你知道吗?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挥别权威时代了,任何以前是权威的单位,现在不能以权威的面孔来面对大众,如果到今天他们还相信权威是我,我就是权威,我能做任何错事而不被讨伐——迟早被大众唾弃。
 
我想我们不可以回到那个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的年代——朕即国家
 
那是一个独裁的年代,路易十四执政的54年中(1661-1715),把国王的权力发展到了顶峰。在政治上他崇尚王权至上,国家一切都是国王的;而古代中国人封建皇朝的「天子」,也一样是皇权至上(甚至现代的中国共产党,虽然没有穿上龙袍,独裁的程度一样不减)。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在一次著名演说中的“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才是民主的精神,不是国阵那种自以为国家是他们的,真是那样,还需要选举来干嘛?
 

2012年3月14日星期三

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從愛荷華州玉米田起始的工業化食物鏈,終點落在麥當勞,一份讓駕駛人邊開車邊享用的食物。這是我所選擇的工業化餐點。無數原物料玉米的支流,經由各種加工程序再轉換成肉類之後,匯集成肯德雞、必勝客等速食店的餐點,以及超市中的食材。我們被工業化餐點所包圍了;這些餐點所組成的工業化食物鏈,供應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所吃所喝。

我11歲大的兒子以撒非常樂於加入我的麥當勞之行,他平常很少有機會去,所以這對他來說可算是種款待(不過這對大部分美國兒童而言已不算什麼了,因為他們每三人就有一個天天吃速食)。我的妻子朱蒂絲就沒那麼熱衷,她很注重飲食,而速食午餐代表著放棄了「真正的一餐」,那是很令人遺憾的。以撒建議她可以點一種麥當勞新推出的「優質生菜沙拉」,淋上「保羅紐曼醬汁」。報紙經濟版上說,這些生菜大受歡迎,而且就算不受歡迎,只要名稱好聽,可能還是會保留在菜單中。

對於速食食物鏈中的生菜或素漢堡,行銷人員有個專有名詞:「駁回否定者」(denying the denier)。這些比較健康的餐點,讓那些想吃速食的兒童可以有效回擊父母的反對意見:「不過,媽,妳可以點個生菜。」

我的妻子也的確這麼做了,她花了3.99美元點了寇布生菜沙拉佐凱撒醬,是菜單中最貴的一道。我點了經典起司漢堡、大包薯條和大杯可樂。現在大杯可樂將近一千毫升,不過感謝加大分量的經濟奇蹟,它只比五百毫升的小杯可樂貴30美分。以撒點了新式的雞胸肉麥當勞雞塊、雙倍香草奶昔、超大包薯條,最後是含有冷凍冰淇淋球的點心。我們點的餐都不同,這是工業化食物鏈的特徵,它將一個家庭拆解成不同組成,針對不同對象推銷不同產品,而且把我們各自吃的餐點加總起來,可能會比平常一起用餐吃得還多。我們三人總共花了14美元,四分鐘就打包完畢,可以帶走了。我在離櫃前拿了一張印得密密麻麻的傳單,上面寫著: 「完整提供各種營養,為您選擇最佳餐點。」

我們是可以在麥當勞的雅座坐著吃,不過今天天氣很好,所以我們決定收起車子的頂棚,在車中吃午餐。餐點和車子的一些設計都考量得非常周到。目前美國人有19%的餐食是在車裡食用,車子前後座都有杯架,所有點餐、付款、取餐的步驟都不需打開車門即可完成,而除了生菜沙拉之外,所有的食物用一隻手就可以吃了。

事實上,這正是雞塊聰明之處,它把雞肉從刀叉和餐盤中解放出來,讓雞肉容易食用又不會留下雞皮雞骨,這和預先調味好不需再加佐料的漢堡一樣,適合在車子裡吃。

雖然朱蒂絲的寇布生菜沙拉在前座並不容易吃,但是我們正以時速90公里的速度吃著。玉米才是這頓飯的主角:這輛車也在吃玉米,因為燃油中摻入了部分的乙醇。雖然這種添加物會使加州空氣品質惡化,但是玉米加工業者卻迫使聯邦政府下令,要求州內煉油廠所出產的汽油,要添加一成的乙醇,好消耗過多的玉米。

我小時候吃了很多麥當勞,那是前華勒斯坦時代,如果要吃多一些,就必須點第二份小漢堡或小包薯條,而且當時雞塊也還沒發明出來。那時我熱愛速食,因為每份食物都包得像禮物一樣,而且我不用和三個姊妹一起分,一人一份是速食最大的好處。薯條熟悉的濃郁香氣充滿車中,一口咬下漢堡,接連而來的是柔軟香甜的麵包、爽脆的醃黃瓜和可口多汁的肉排,令人愉悅。

設計良好的速食,有自己獨特的香氣和風味,而且只會讓人聯想到漢堡、薯條或其他速食。你自己在家裡做的漢堡就不會有這種味道。不論這種香氣和風味是什麼,對於生活在現代的無數人來說,這類速食的氣味,就是無法磨滅的童年味道,這也使得速食具有一種慰藉的作用。就像其他同樣能撫慰人心的食物,速食提供懷舊之情,以及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與脂肪。

以撒說他的雞胸肉麥克雞塊很好吃,比起原來的口味絕對進步許多。麥克雞塊近來飽受批評,這可能是它重新調整配方的原因。

2003年,一群肥胖的青少年控告麥當勞,紐約的聯邦法官史威特駁回了這宗案件,但是他的判決書讓麥克雞塊蒙羞:「它不止是鍋子裡的炸雞而已,它是由家庭料理不會用到的許多成分製造出來的麥當勞怪物。

他條列出麥克雞塊的38種成分後,認為麥當勞的行銷手法近乎詐欺,因為這項食物並不如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只是一塊炸過的雞肉。而且與消費者合理預期相反的是,事實上一份麥克雞塊含有的脂肪與熱量比一個起司漢堡還高。由於這項訴訟,麥當勞更換了雞塊的配方,用了雞胸肉,並且發放「全方位營養供應」的傳單。根據這張傳單,現在一份六塊麥克雞塊比一個起司漢堡少了10大卡。

我問以撒新的雞塊吃起來比原先的更像雞肉嗎?他看起來有些困惑:「不,它們吃起來還是一樣,就是雞塊。」然後給了他老爸一個「ㄘㄟˊ」,表示這是個蠢問題。

至少在這位消費者的心目中,雞塊和雞肉的關聯不過是種抽象的概念,甚至是沒有關聯。以撒拿一塊到我和朱蒂絲面前,要我們嘗嘗。它看起來和聞起來都不錯,外皮漂亮,潔白的內部讓人聯想到雞胸肉,它的外表和質地的確讓人聯想到炸雞。但是放入口中,我吃到的只有鹹味,那種所有速食都有的風味;好吧,可能還 帶有一點雞湯味。

總而言之,雞塊比較像是個抽象物質,而不是真正的食物,裡面有關雞的成分還得再加強。

傳單上列出的原料,讓我想到許多有關雞塊和玉米的事。麥克雞塊的原料有38項,我算出其中有13種可以從玉米培育或提煉出來:玉米養大的雞、修飾玉 米澱粉(好把磨碎的雞肉黏起來)、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這些乳化劑能避免油脂與水分離)、右旋糖、卵磷脂(也是乳化劑)、雞湯(好補回加 工時流失的一些風味)、黃色玉米粉和更多的修改玉米澱粉(好讓原料調成糊狀)、玉米澱粉(填充物)、植物性起酥油、部分氫化玉米油、檸檬酸(防腐劑)。

此外,麥克雞塊還有其他的植物成分,例如麵粉(增加黏稠度),至於氫化油有時候可能是來自大豆、芥菜籽或棉籽而非玉米,這要看當時的市場價格和供應量而定。

根據傳單,麥克雞塊中還含有數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原料,這些看似能吃的物質並非來自玉米田或大豆田,而是煉油廠或化學工廠。這些化合物能夠讓有機原料歷經數月的冷凍和運送之後,不會走味或是變樣,現代的加工食品才有可能出現。排在前面的是發酵劑,包括了磷酸鈉鋁、磷酸單鈣、焦磷酸鈉以及乳酸鈣。這些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劑,能夠讓雞塊中的各種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不會發出油耗味。接下來是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類的消泡劑,主要是添入烹飪油中,可避免澱粉與空氣分子結合,這樣油炸時就不會產生泡沫。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種有毒物質竟被允許添加在食物中。

根據《食品添加物手冊》,聚二甲基矽氧烷疑似致癌物質,而且確定會造成突變、腫瘤與生殖器官問題,同時也是易燃物。

不過麥克雞塊中最驚人的成分,應該是第三丁基氫醌(TBHQ)。這是石油製成的抗氧化劑,會直接噴在雞塊上,或是噴在雞塊盒子內側,以「保持雞塊鮮度」。

根據《消費者食品添加物字典》的記載,第三丁基氫醌是丁烷(打火機的燃油也屬於丁烷)的衍生物,美國食品及衛生 管理局允許加工業者少量使用在食物上,其含量要低於0.002%。吃下一公克的第三丁基氫醌,會讓人「噁心、嘔吐、耳鳴、產生幻覺、感到窒息與虛脫」,如 果吃下五公克就會死亡。

這麼多奇怪的分子組織成如此複雜的食物,你應該可以知道雞塊了不起之處不僅在於能讓孩子接受,而且把他們餵飽還不用花很多錢。泰森公司於一九八三年應麥當勞的要求,發明了雞塊。有了雞塊,雞肉便超越牛肉,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肉類。

我的起司漢堡和以撒的雞塊比起來,就單純多了。根據「全方位營養供應」的傳單,這個起司漢堡只有六種原料,都是大家熟悉的:一塊100%的牛肉片、 麵包、兩片美國起司、番茄醬、芥末醬、醃黃瓜、洋蔥,和不知道是啥的「烤肉醬」。這個漢堡吃起來也不錯,但是回想一下,我嘗到的主要都是調味料的味道,如果只取牛肉來吃,這塊色澤黯淡的肉餅幾乎毫無風味。

不過,整體搭配起來的確能營造出確實的漢堡氛圍,特別是咬下第一口的時候。不過我想這個嗅覺上的成就,大半來自「烤肉醬」,而非100%的牛肉排。

其實,我手中起司漢堡和牛肉之間的關聯,跟雞塊與雞肉之間的隱微關係差不了多少。吃著這個漢堡,我必須提醒自己,這個漢堡的確和某一頭牛有關聯,或許是一頭被搾乾的乳牛(這是大部分速食牛肉的來源),也有可能是肉牛身上的零碎肉。

漢堡和雞塊的魅力之一,是它們是沒有骨頭的抽象物質,讓我們忘記自己吃的是動物。我在漢堡和雞塊中,沒有嘗到任何飼料玉米、石油、抗生素或荷爾蒙的味道,當然也沒有牛糞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許是工業化食物鏈最擅長的工作:經由加工遮掩了食物的歷史,讓食物看起來純粹是文化的產物,而非由植物和動物等自 然生物所製成。

麥當勞的傳單上含有大量資訊,但是這種食物依然讓人摸不著頭緒。它從哪來的?當然是從麥當勞而來,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它來自冷凍貨車、倉庫和屠宰場,來自堪薩斯州花園市飼育場、來自南達科他州史特吉斯市的牧場,來自橡樹溪的食品科學實驗室,來自紐澤西州高速公路邊的香料工廠,來自煉油廠,來自ADM公司與嘉吉公司的加工廠,來自法南村這類城鎮中的大穀倉。而在這條綿延而曲折的道路端點,是奈勒在愛荷華州徹丹鎮的玉米田和大豆田。

事實上,我們所吃的餐點幾乎都含有高比例的玉米。實驗室計算我們餐點中的玉米含量,由大到小依序是:汽水(100%都是玉米)、奶昔(78%)、生菜沙拉醬(65%)、雞塊(56%)、起司漢堡(52%)、薯條(23%)。這頓餐點在雜食者的眼中面貌是非常多樣的,但是如果透過質譜儀來看,這頓餐點比較像是單一食物者的餐點。不過,這就是我們工業化進食者現在的樣子:玉米無尾熊。

不過這又如何?人類成為前所未見的玉米族又有何妨?這一定不好嗎?答案取決你的立場。

站在農業綜合企業的角度,把廉價的玉米加工成四十五種不同的麥當勞產品,也算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這代表著農業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獲得了解決,也使得食品工業獲利成長的速度快過美國人口成長的速度。讓廉價玉米製成的碳水化合物分量加大,也解決了人類胃納有限的問題。我們或許無法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數量,但我們想出辦法增加了每個人的食量,這也很好。

我們一家三口在午餐中總共消耗了4510大卡熱量,超過我們三人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半。

從全美中低階層者的角度來看,「玉米化」的食物鏈的確有好處,便宜的熱量能以各式各樣吸引人的型態出現。然而長遠來看,吃這些東西的人為了便宜的熱量而付出高昂代價: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臟病。從全世界中低階層的角度來看,那麼美國的玉米食物鏈看起來無疑是個災難。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為了競爭植物中儲存成碳水化合物形式的太陽能量。地球上的耕地每年能夠生產的能量有限,而工業化產生的肉品與加工食物則極其荒謬地消耗(與浪費)了許多能量。如果我們跟墨西哥及許多非洲人一樣,直接吃玉米,就會得到玉米所含的所有能量。但是當你吃的是由玉米飼養大的牛或雞,玉米中能量的90%都消耗在形成骨頭、羽毛和皮毛上,以及生長與代謝所需,食物鏈中每往上攀一階,食物中的能量便耗損90%,且食物在加工過程中也會消耗能量,這意味著在製造麥克雞塊這類食物時,有許多能量流失了,而這些能量可以餵飽其他更多兒童,而不只是餵飽我兒子。

以上這些,是我在高速公路上解決我們的速食午餐時,內心湧出的激動思緒。速食是什麼?
速食不止是在瞬間就能端給你的食物,通常也是瞬間就能吃完的食物。

我們這一餐不到十分鐘就解決了。由於我們能坐在敞篷車裡沐浴著陽光,我無法指責麥當勞的這種特色。速食缺乏風味,所以我們會很快吃完,而且如果你越專注,這種東西吃起來就越不像是食物的味道。我之前說麥當勞提供的是一種慰藉的食物,但是咬了幾口之後,我開始比較認為他們販賣的是更概念上的東西:慰藉食物的符號。所以你吃得更多、吃得更快,希望在起司漢堡和薯條的原始概念消失在天邊之前,能夠抓住它們。

所以事情就是這樣,你一口接一口,依然無法滿足,最後得到的只是單純而可悲的飽足感而已。

(摘自《雜食者的兩難》第七章 一頓餐點:速食)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2.php?id=16669&t=20120314215750


2012年3月13日星期二

还未大结局

图片摘自《星洲互动》

郑丁贤说:莎大姐辞却部长职,她的丈夫——养牛中心主席沙列被提控;牛门事件,进入大结局。

牛门事件,真的是随着莎大姐「辞职」,然后她的丈夫被控,事件就要结束了吗?姑且把莎大姐的上议员任期在4月8日到期而不获得首相延续她多一届(三年)当作辞职。副首相慕尤丁说她辞职是为了党而牺牲,慕尤丁这么说没错,为了巫统不再被政敌利用牛门事件攻击,对巫统而言那的确是「牺牲」。但身为一个政治人物,而且是部长,辞职绝对就不能说是牺牲了(已经吃得脑满肠肥了,牺什么牲?),而是做错事,表示负责任下台才对

养牛中心主席沙列被提控只是一个开始,不应该是大结局。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上任以后,花费的大约6万英镑(其中3万英镑来自政府年度维修预算,另外3万则是卡梅伦自掏腰包)装修其位于唐宁街11号新公寓。结果,他就一直身陷「装修风波」,并且在工党议员汤姆·沃森的要求下,英国信息委员会委员克里斯托夫·格雷厄姆致信卡梅伦,要求他公布更多装修详情。

堂堂大英帝国首相花了纳税人三万英镑装修官邸,却被说三道四,被要求公开账目,真是情何以堪?还不如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公务员可以用几百倍的价钱「买贵」望远镜,政府高官用纳税人几千万买公寓养牛却是「牺牲」。

一开始养牛中心被揭发在吉隆坡购买豪华公寓,过后陆续有来,把公寓养牛的创举在新加坡和哈萨克也发扬光大,过后加上一家人的卡债,又被揭发在新加坡准备开超级市场。这涉及滥用资金和权力来为自己谋利,在法律上已经是犯法犯得离谱了,被提控只是开始,被定罪铛锒入狱才是大结局。

只是国阵政府一贯的手法就是先装个样子,拖延时间,等待人民遗忘,案情最后也不了了之。

国阵政府学不到英国的三权鼎立与监督制度的精神和政治操守,却学会了这个前殖民宗主国的掠夺精神。只是,英国人是到全世界掠夺他人的土地和财富,国阵政府却是把法律操控在自己手上,掠夺自己人民的财富!

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

是谁让安南苦恼异常?

是谁令彭亨州务大臣安南耶谷恼羞成怒,大骂华文报记者「愚蠢」?乍看之下当然是华文报令安南耶谷苦恼异常以致破口大骂,然而真是华文报记者该死?

话说国阵的这一班高官,例如州务大臣、贸工部长等都很喜欢调侃反对党和反对稀土厂的民众犹如稀土专家,而不听政府的解释。

对啦,因为政府的不专业、不听民意,人民为了保护自己,岂能不专业?很多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例如外劳漂白计划、公务员新薪金制、苏丹街捷运、种种教育政策等等窦竹难书。原因就是在政策落实之前没有进行专业和广泛的研究,也没有听取民意,等到宣布执行了,却发现问题一一浮现,结果不是紧急刹车,就是必须改来改去。民众如何对国阵政府有信心?结果人民必须做政府应该做的事情,结果大家都成了专家,稀土厂就是一个国阵政府没有经过详细研究、策划和听取民意而迫使人民成为专家的经典例子。

图片摘自《星洲日报》
安南耶谷已不是第一次口不择言,他曾经说稀土厂有什么事情他可以负责(怎样负责?),然后又称稀土厂不释放辐射(这一点都不专业)等。他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把稀土埋在林明,这只是原子能执照局总监阿都阿兹举例的说明而已。拜托,在这个紧张的关头,能不能不要胡乱举例?况且小小的马来西亚半岛和砂沙两州,把废料埋在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也会对民众造成无可弥补的健康问题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好心各位部长和原子能局不要一时说把废料运回澳洲、一时却说埋在马来西亚,都不知谁真谁假谁能作主?搞到人心惶惶,害怕自己的家乡变成埋毒场。可能各位男部长都话不了事,也许最后我们要请最有智慧(她有办法存2400万买钻戒)当然也最珠光宝气的第一夫人来定夺了。

现在安南耶谷进退维谷,面对民众强大的反对声浪,又不可以撤销莱纳斯的营运执照,结果本来以为可以左右逢源最后变成猪八戒照镜——里外不是人。他因此头大如斗,以致情绪失控大骂无辜的记者。

套用林冠英的话——若是真的关心人民,国阵中央政府应该果敢关闭稀土厂。毕竟政府的施政须以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为最重要的考量。是谁令安南苦恼异常?还不是他自己这个始作俑者吗?安南耶谷你自己就是问题的根源,笨蛋!

最后,要送给众位支持稀土厂的国阵政府诸公一句话:「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最重要的是,不求你们把马来西亚变成先进国,只求别因你们作孽而连累了无辜的人民,那你们就功德无量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