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星期三

一个字 —— 「烂」!

好啦,不强迫学生,没问题。那么教育部不要强迫老师上什么网站做什么工作,开什么会议上什么课程,做什么活动填什么表格,给老师多多时间辅导学生,那么老师就有足够时间去了解学生、引导学生。老师的时间都花在狗身上了,不是花在学生身上。马来西亚的教育部还有家长,你明白吗?

老师们已经很肚了,老师不要一个角色担任教育部长,推出什么大图执行什么政策。

师资的安排——!学校的设备——!(拨款去了哪里?)工作的效果——!高官的态度——

好好反省吧,我们的政府!

图片摘自面子书

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

「卢军宏台长访马」一事之文告

马来西亚各主要佛教团体联合文告
2014年2月21日

正信的佛教教义,着重於教导信徒宇宙人生的真实意义,并不鼓励贪求、执著世间的一切;佛教强调「自利利他」,凡个人所有功德,皆可以迴向亲友、世界、法界。
来自澳洲的卢军宏(澳洲东方华语电台台长,人称卢台长),即将于2014年3月2日来马来西亚举办「玄艺综述」万人大型现场解答会。对於此活动,各地佛团皆收到信眾提出关於其宣说内容之正信与否。为此,马来西亚各主要佛教团体,认为需要联合阐明正信佛教之内涵与立场,以收教育大众之效。

佛教传世二千五百餘年,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也有千年以上的发展与传承,所有经典和咒语,都有其深广的教义,以及度眾的因缘,世人不能擅改其意。

据悉,卢台长所宣扬的心灵法门内容,对佛门的经咒,加注了许多佛门从未有过的诠释,包括反对迴向功德、某些时辰不能诵经、特定的经咒可以因应信众不同的需求、认為「天道」比佛界还高、诵经持咒后画「小房子」再焚化以求功德等,虽看似引用许多佛教经咒,但若仔细对照正信佛教经藏内容,即可清楚皆非佛所说。

正信的佛教教义,着重於教导信徒宇宙人生的真实意义,并不鼓励贪求、执著世间的一切;佛教强调「自利利他」,凡个人所有功德,皆可以迴向亲友、世界、法界。对於这两点,卢台长反其道而行,把佛教的《大悲咒》、《心经》局限於世间福报的追求、治病、超度亡灵,而且反对迴向功德,把佛门强调慈悲、智慧的主旨搁置一旁。

此外,由於卢台长善於解梦释疑,调理风水,并自称能与观世音菩萨通灵,為此得到一般民众的欢迎,更被尊称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化身」。佛教强调依法不依人,推动个人崇拜的风气,并非正信佛教所鼓励的。

最后,若想更深入了解正信的佛教以及其修持,我们呼吁民眾应多参与正信佛教道场所举办的弘法以及佛学课程,才能够懂得分辨真伪,而不受附佛外道的蒙蔽,若有疑问,可联络国内各大正信佛教团体及法师。

为此,马来西亚主要佛教团体特此发出严正的声明,以正视听,希望广大的佛教徒、民众能够细察。

联合署名:

2014年2月18日星期二

愛是一種用心投入的情感

有人说,男人和女人最重要的是相知相爱。

其实, 在你的一生中,真正能打动你的人,远远不止一个,都去相爱吗?  很不现实 。

爱是一种用心投入的狭隘的情感,它美好但独立而排他。

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便想完完整整的拥有他,包括他的思想、他的情感、以及他整个人,但每一次的感动过后,你又能长久的拥有吗?

没有永远不变的思想,也没有永远唯一的情感。所以,重要的不是爱,而是欣赏。

优秀的人,身上会分散着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和你同样有着鉴赏能力的人,就像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像产生不同的感觉。

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之美。

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 。

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便会更坦然地面对一切了。

人性的弱点就是想占有,想占有自己喜爱的一切东西,但人又是有思维的,这种思维随时都在变。

没有一种情感是永恆不变的,所以不要奢望你能拥有很多,用一种平常心态去欣赏一个人,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当你用一种平常的心境,去认识一个人,结交一个人的时候 ,你便会没有了一些私情杂念,你们便可以自由随意的交往,心也便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便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

友情同样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才会觉得生命的快乐。拥有一个好朋友,比拥有一段感情要平实的多。

在人的一生中,每一次用心的投入都是一种伤害,而朋友则不同,你可以在拥有朋友的同时,体味到人性的纯美、真情的可贵。

友情同样是一种爱,一种更高尚更至诚的爱,这世上树叶有千万片,这世上人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


摘自Articles

2014年2月17日星期一

【让全民放心的教育蓝图】 - 张立德


做父母的总得不断為孩子的教育操心,从学前、小学到中学,甚至大专,需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模式、学制、师资、课程纲要、费用等等,是一本又一本难念的经。

以学前教育為例,现在的教育模式百花齐放,选择多元,各有特点,但许多私人幼儿园的软硬体设备,空间环境,往往又无法让人将之与所採用的教育模式掛上鉤,真的能够做到有关模式的特点和成效?

尤令人咋舌的是,许多幼儿园已经「小学化」,课程纲要艰深,上课几乎是填鸭式,功课更是多得不行,四五岁的小孩有这个必要这样早就被功课「压垮」?

有幼教工作者说,他们也是逼於无奈,这些都是家长要求的,如果园方做不到,或者不这样做,那家长就会另谋高明瞭,现在幼教领域竞争大,园方不得不想办法留住学生。

家长们处於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自然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点上,在子女的幼儿成长阶段,便希望他们多学、多识,以便将来在社会上有更强的竞争能力。一些幼教工作者為了达到家长的要求,也只好在本身认可的教育模式 / 理念和家长的期望之间,儘量做到「平衡」。

个人对幼教的要求是能让幼童在愉快和多姿多采的环境下,参与群体学习生活,从而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慾,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生活习惯。家裡5岁的小孩今年上了一所设备完善,师资良好的台湾学校附设幼儿园,开学第一週后,校方就召集了家长进行家长会做亲师交流,会上听到老师说,「学习是马拉松,不是短跑,这个时候不能强迫孩子做太多无意义的抄写,他们要写要学的日子还长著呢!」听到老师如此这般说,我做為家长的,是放心了。

学前教育可以放心,小学呢?华小的软硬体设备问题一箩筐,校舍数量似乎永远追不上增长的学生人数,师资短缺的问题是每一年周而復始在上演,还有校本评估制度,把教师们个个压得喘不过气来,教师太累,学生岂不一样累?

中学方面,除了一些国中面对纪律问题之外,母语班的问题也是解不开的栓,国民型中学的华文科师资,同样年年面对短缺,胡乱调派的问题,除非你上中学就不要学华文,否则就必须与这些课题周旋。听说,越来越多家长,尤其是為了英文教数理以及校本评估制度不明朗的课题,纷纷将孩子送去独中或者私立学校。然而,不是每个家长都负担得起,学生也未必就是一定适合上独中或私校。

大专方面,华裔依然视公立大学為窄门,仍然存有各种的不公对待,之前争取「入门票」的中六班是艰难的,大学预科班则门槛更高,所幸现在私专如雨后春荀,许多人中学毕业,SPM成绩都不需等,直接上私专去了。收入不高或中等的父母这时须愁的是学费,学生本身则面对选科的烦恼,还有同学朋友都早早升学去了,自己到底还要等到甚麼时候?

做父母的,面对这些烦恼,能将忧愁解开的,无疑是政府须在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做好基础工作,制定一套清晰的路线蓝图,这一套路线是由点而线而面,规划周全,路向明确,间中即使需要按时代和环境需要,不得不做出一些修改,增进改善,也不会因此影响了整个路线蓝图的根基,只要细节和技术的问题掌握得好,不让这些小枝节动摇了任何的根本,就不会令国民和教育工作者感到难以适从,也不会因此令教育经常為了一些争议和枝微末节的东西而陷入朝令夕改,动輒就演变成种族和政治课题,苦了学生和教师,也拖慢了国家进步。

所谓「不要让学生输在起跑点上」,应该这样詮释:教育蓝图无论怎麼写,都要以学生的利益為基本,让学生在任何的课堂上,都能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乐趣,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瞭解自己的喜好志向,明白学习的路上,不能只是只顾短暂的胜利,而忽略了道旁的风景。

但愿某一天,我们的教育能让全民皆放心。

(星洲日报/骑驴看本‧作者:张立德‧《星洲日报》主笔)

2014年2月15日星期六

【宗教信仰自由之死】 - 吴青松

首相于华人农历新年前终于针对「阿拉」事件开声说明十点方案依然有效,但强调有关方案需依据联邦法令以及州回教条例为基础。这种说法,变相的剥削了非回教徒的权益,也表示政府未来在处理宗教议题时的态度,允许州回教法律凌驾联邦宪法,对非回教徒而言是平地一声雷。

马来西亚宪法保障国人宗教信仰自由,所有州法令的制定必须在这个框架底下,不能逾越。近来「阿拉」议题再被挑起,这个烫手山芋,联邦政府不愿处理,州政府也袖手旁观,因此一些政客及极端组织就乘势点火。如今政府无法捍卫宪法精神,由各州制定的回教法令,则被无限度的扩大权限,让原本已绷紧的国民关系,更势在弦上。

其实,一开始就不该让「阿拉」事件进入司法程序,如此只会让整起事件没有回转的余地,而且也断绝了所有对话的可能。如今官司已开打,这起事件也升级成宗教间的争端,既然争了就不可能有双赢的局面,最后也可能闹成了两败俱伤。这是政府在处理此事上犯了策略上的错误。

内阁明显受巫统牵制

「阿拉」事件长久无法获得解决,根本症结也在于内阁的失误。内阁名义上是主导国家的行政决策权,然而很多的决定却不是内阁政府说了算。就如「阿拉」事件,内阁很明显的被巫统牵制着,包括首相选择在巫统最高理事会后表达政府(或巫统?)对于「阿拉」事件的看法,再一次显示巫统一党独大的不幸结果。巫统在不同的场合都高呼马来人特权,及维护回教的崇高地位,因此这次首相给予的答案也隐约表示政府已经选择了边,结局也呼之欲出。

表面上,「阿拉」事件是两个信仰对于「阿拉」字眼的使用权的不同看法,实则暗地里却是宪法与州回教法律的角力,也表示505大选后右派保守势力的反噬。

如今,政府不断在宗教课题上漠视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同时放纵政客发表极端的言论,等同把原本属于法律诠释范畴的问题,演变成宗教或族群之间的对立。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和谐和社会的公义。然而,如果法律被利用来增加某个族群的宗教情操,则将失去了法律的公正性及包容性。



宪法条文名存实亡

如今朝野都在为雪州加影州席补选而忙,「阿拉」事件也暂时冷却下来。不过联邦法院已定于2月24日聆审天主教《先锋报》就被禁使用「阿拉」字眼所提出的上述准令申请,到时预料还是会掀起一阵议论。不过从之前种种的迹象显示,这大概也是宗教信仰自由之死最后的哀嚎。

宗教信仰自由的氛围在这个国度已慢慢的枯萎,联邦宪法里歌颂着宗教信仰自由的条文也已逐渐的名存实亡。不管联邦法院最后是否要聆审此上诉案,也不管「阿拉」事件最后以什么形式终结,都势必成为政府未来在处理宗教议题的依据,对于如何诠释联邦宪法的基本精神,有着无远弗届的影响!

摘自南洋商报言论版(http://www.nanyang.com/node/599774

2014年2月14日星期五

我只是个老师

此文一出,网上对教师的谩骂之声少了很多。现将此文奉献给大家,共享。

有人问:你是搞教育的?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的工作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有人问:你是吐丝的春蚕,你是化泪的蜡炬?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可是,对不起,真的对不起,我不知道大家所描述的到底是谁?我,只是个老师!

有人说: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我要休息,我有自已的家庭,我有自己的孩子,我有自己的爱好,我希望能够心安理得地,像别的行业的人一样享受自己的生活,我希望自己的劳动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我同样希望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得到应该有的回报。仅此而已,错了吗?

有人说:你是老师?那你应该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祖国的栋梁!我回答:不,我只是个老师!我是个平凡的人。我承认学生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他们靠自己的聪颖和勤奋成就自己;同样有些学生的失败也不是我所能左右的,我用尽了全力,可是还是一无所获。当家长放弃了,学生自己放弃了,只剩下老师还在努力想改变点什么的时候,这些老师们显得多么的无助,真不知道那点成绩的提高到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

有人说:你应该明白: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懂的学生!对不起,我不知道这是「专家」还是「砖家」说的,是「教授」还是「禽兽」说的。我只是个老师,我只知道要尽力去教好学生,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余的我真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但是,当学生犯错,我们基于职业道德或者说人性的关怀去指出他们的错误的时候。更多的指责却应验到自己的身上。家长说你应该很有礼貌地对我孩子说话;「砖家」「禽兽」说教育应该有更多的方法,更多的途径;学生说你凭什么批评我,为什 么总是催我交作业,我恨你。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保姆?每天天不亮我就得往学校赶,整天为公开课想游戏和花招;不仅要扫地、擦玻璃,还要认真检查每个孩子的个人清洁卫生,一直忙到晚上,等每一个孩子都离校以后,我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家,如果有孩子没有回家,嘿嘿,我这个保姆呀,说不定要忙到天亮!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警察?一个维护净土乐园里的宁静与安全的警察。每天,我得明察秋毫,有预见性地排查各种安全隐患,秉公处理孩子们的各种纠纷,有时,我还得筑起一道道绿色屏障,遮挡外界五花八门的引诱和骚扰。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法官?「老师,他打我了。」「他为什么打你?」我整天要在班里破案,不仅要先调查打架原因,还要进行思想教育,不仅要保护孩子们的安全,有时却连自己的安全也保护不了。

我很困惑,我只是个老师,怎么成了医生?我还得是一个既医愚笨又医心病的医生。每天,我得打足十二分精神,小心翼翼地,给孩子们注射精神营养液和各类预防针剂,让他们变得文明、守纪、勤奋、上进……有时我还得给患了「奇难杂症」的孩子。

我很困惑,我只是一个老师,为什么还得当演员:因为一会态度和蔼一会暴跳如雷;我只是一个老师,为什么还要当作家:因为整天写计划和论文;为什么还可以到市场上叫卖东西:因为练出了高嗓音。为什么在有的人眼里,我是一天到晚都在放假的闲人。为什么在医生的眼中,我是更容易患咽喉癌的活体。为什么在妈妈的眼中,女儿当教师,最大的好处就是容易找一个老公。在男人眼中,娶回一个教师,相当于娶回一个保姆,一个家教,和一个文秘。

我很困惑,我到底是为了什么?学生进网吧,伙同校外不良少年,穿着奇异服,家长知道不好,但是不管;学生知道危险,但是不听;老师天天讲,人家当你是傻子,当某天某个学生真的问题了,怪了,人家第一个查的是你老师有没有尽到教育责任。老大,我天天在讲,要骂就要骂那些溺爱孩子的家伙,他们是第一责任人啊。每位老师都害怕出事情,每位老师更加无奈自己不是三头六臂的哪吒,不是飞天入海的孙悟空,学生走出校门,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尤其是那些伟大的家长根本不拿你当回事的时候,你只能祈求上苍保佑那些个性十足的学生不要出事。本末倒置,是非颠倒,这就是当今的教育。老师求着学生学习,学生说看我的心情如何;老师拜托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学生说省省吧你,管天管地,你还管这个;老师恳请家长在家照看好自己的孩子,督促他多学习,家长说看我是否有时间。

我是谁?我不知道了!请剥去我身上那些伟大的光辉无比的外衣,用一种平等的眼光来看待我,我只是个老师。我只是在做一个老师应该做的事情,至少在中国这个社会里规定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讲好话,学生就听,傻子才愿意骂人!!当所有的努力都没有效果的时候,除了发火,我还能做什么?忽然想到一句话:教育不是无能的,教育不是万能的!别把学校当成解决学生一切问题的殿堂,别把老师当成解决一切问题的圣贤;别把教育当成背负一切责任的机器。别给我赋予太多不能承受之重。我只是个老师!!

我在畅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当中,不用只以成绩为目标;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学生眼中的朋友,偶尔可以给学生讲讲人生的道理;如果有一天,中国的教育变得非常合理有效,真正是大家都喜欢的……呵呵,想想而已。

实现它?可笑……可叹……可悲……可怜………)

实现它?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我只是个老师!


2014年2月12日星期三

教育部不该让教师太累

华人新年假期结束了,大家又各自回到了工作岗位。职场有一句话:「女生当男生用,男生当畜生用」。这句话虽刻薄,但却形容得极贴切,令人会心一笑。或许原本这句话是在私人界流传的,说明无良老板无所不用其极把员工搾干搾尽,为自己谋求最大的利益而不顾员工的福利和权利。

近年来,教育界也有这种趋势。首先男老师逐渐变成稀有动物,进入华小举目望去十之八九都是一片红花,绿叶几近凋零。学校缺乏男老师,女老师就要担当起男老师的工作,搬搬抬抬不在话下、横眉怒目应是平常、带队参赛逃避不了、能文能武也在所难免。男老师更甭说了,人少工作分得来就多了,身兼多职还真压力山大。行文至此,不是说女老师无法胜任,而是学校就像一个家庭,母兼父职毕竟不是健康的现象。

再来,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重。不管班主任还是科任,面对一班四、五十个活蹦乱跳的学生还应付得来,加上排山倒海的文书工作、网上作业和会议等,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恐怕真会倒下。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资料系统,有学生资料在线管理系统(APDM)、学生资料线外管理系统(SMM)、阅读报告学生资料系统(Nilam)和学校管理系统(SPS)。在N年前各做各的,在N年后也是各显神通,没有接通。这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不仅血管阻塞,而且身体各部位不协调。有时候左脚要向前跳,右脚却向后跑;右手要握拳击敌,左手却自打嘴巴,但其实头脑只是想要睡觉。

这年头,真不知教育部需要打杂的老师还是专业的老师?再说,现在当教师的比打杂的还要累,不是准备教案累,不是改学生习作累,不是辅导学生累,也不是和家长沟通累,而是应付官员和额外工作累。


把头转向另一边,在教育部做官员的可以8个月做不好一件事也没关係。主修中学的被派去小学,主修小学的则閒赋在家,不然华小的却进入国小,只懂得单语的却委派来教导需要双语的科目,主修华文的不是教地理就是派到技职学院。这些事情不管如何荒谬,却无人负上责任,反而有高官护短,更没有立刻纠正过来。

然而老师的命运就大相逕庭了,师训学院毕业还没当上教师的,等调派却望穿秋水,哪怕数百位未来的人类灵魂工程师和数百间学校如热锅上的蚂蚁,当局就是慢条斯理。

而在学校当教师的,一封电邮命令下来,无论如何都要在截止日期前把工作做好交上,不能出错,否则后果自负。如果你额外工作太多没有时间处理,那是阁下时间管理太差的关系,不是我的系统太慢的问题。还没当上教师就被折腾了,当上教师的也一样受罪。或许得把陈小春的歌「女人不该让男人太累」改一改,让官员们知道「教育部不该让教师太累」。

教育部花了几千万公帑请外国顾问打造华丽的教育大蓝图,却落得顾此失彼的境地,连累老师失去专业和牺牲莘莘学子的前途,实在罪过。让老师恢復原有的专业,不要浪费和白耗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教育部官员提昇素质,少点种族偏见,多点平等精神;少点花样,多点务实。

那么,校长不那么累,教师不那么累,家长不那么累,孩子不受累。这样,不好么?

刊登于2014年2月12日《星洲日报》言论版(http://opinions.sinchew.com.my/node/31614

写这篇文章,要问问教育部:
  1. 教育部口口声声说要提升教师素质,但是却要教师做太多杂工,让教师消耗太多时间在额外的工作,是否自打嘴巴?
  2. 教育部口口声声说要提升学子的教育水准,却让教师无法专注在教学上,是否自打嘴巴?
  3. 教育部口口声声说要减轻教师的负担,但毫无必要而且一再重复的工作越来越多,是否自打嘴巴?

2014年2月8日星期六

生命中的你

从前在山中的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被要求去买食用油。

在离开前,庙里的厨师交给他一个大碗,并严厉地警告: 「你一定要小心,我们最近财务状况不是很理想,你绝对不可以把油洒出来。」

小和尚答应后就下山到城裡,到厨师指定的店裡买油。

在上山回庙的路上,他想到厨师兇恶的表情及严重的告诫,愈想愈觉得紧张。

小和尚小心翼翼地端著装满油的大碗,一步步地走在山路上,丝毫不敢左顾右盼。

很不幸的是,他在快到庙门口裡时,由於没有向前看路,结果踩到了一个洞。

虽然没有摔跤,可是却洒掉三分之一的油。

小和尚非常懊恼,而且紧张到手都开始发抖,无法把碗端稳。

终於回到庙裡时,碗中的油就只剩一半了。

厨师拿到装油的碗时,当然非常生气,他指着小和尚大骂: 「你这个笨蛋!我不是说要小心吗?为什么还是浪费这么多油,真是气死我了!」

小和尚听了很难过,开始掉眼泪。

另外一位老和尚听到了,就跑来问是怎么一回事。

了解以后,他就去安抚厨师的情绪,并私下对小和尚说:「我再派你去买一次油。这次我要你在回来的途中,多观察你看到的人事物,并且需要向我做一个报告。」

小和尚想要推卸这个任务,强调自己油都端不好,根本不可能既要端油, 还要看风景、作报告。

不过在老和尚的坚持下,他只有勉强上路了。

在回来的途中,小和尚发现其实山路上的风景真是很美。

远方看得到雄伟的山峰,又有农夫在梯田上耕种。

走不久,又看到一群小孩子在路边的空地上玩得很开心,而且还有两位老先生在下棋。

这样走看风景的情形下,不知不觉就回到庙里了。

当小和尚把油交给厨师时,发现碗里的油,装的满满的,一点都没有损失。

其实,我们想比较快乐的过日子,也可以採纳位老和尚的建议。

与其天天在乎自己的成绩和物质利益,不如每天努力在上学、工作,或生活中,享受每一次经验的过程,并从中学习成长。

是啊!

一位真正懂得从生活经验中找到人生乐趣的人,才不会觉得自己的日子充满压力及忧虑。我想,这也是活得更积极,更乐观的人生法宝吧。

※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越会对他产生误会,
※ 越在乎的人,犯错你反而越不能原谅他,
※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对他会越不客气,
※ 越在乎的人,你反而越会装做不在乎。

人就是这么奇妙的!

故事摘自网络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