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星期二

什么是“一个马来西亚”?


“当你看到国民团结时,这意味你忘记了原本的出身,只当你本身是‘大马民族’,并且只说单一语言,以及不会因为土著和非土著之分争取特权,那么我们才能达到一个大马。”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

敦马同样的陈腔滥调,只说单一语言,就能达到国民团结?这恐怕是行使语言霸权的借口。如果全世界只能说英语,就意味着不再会有战争?不再会有思想上的差异?全世界就能团结一致发展地球?

再说,土著和非土著之分不是因为语言的问题,如果全民有同样的权利,那就不需要有所谓的特权之分了。公平对待每一个国民,尊重差异、异中求同才是国民团结之道。如果敦马真是有做好全民首相的工作,那在他执政22年后的现在,种族政治就不会越演越激烈。

奉劝敦马,您还是真正退休吧,毕竟这不再是属于您那个民智未开的时代了。


云蘭軒記

云蘭軒,一个座落在马六甲野新(Jasin)冯陆巴登新村(Kampung Baru Pondok Batang)对面油棕园内的静修院。这是一个连GPS也找不到的地方,若不是熟悉当地的人带路,恐怕很难到达,正像我的原住民学校那样,不过比起我的学校还好一点,因为云蘭軒还在手机讯号网络覆盖之内。

2008年初,当地大德赖锦祥居士捐献出油棕园土地,并获得各地佛友热心支持及赞助,在园林内逐步进行建设。这里面积大约有2英亩半,分散建立多座简朴的禅修亭、寮房、帐蓬、厢格宿舍及佛堂,纵横交错在浓密的油棕树荫下,在井然有序的百香果攀藤衬托下,有如世外桃源,别具清静庄严的佛法胜境。


来到云蘭軒可以看到随手可摘的百香果,这种酸中带甜的果子散发出香蕉、菠萝、柠檬、草莓、番桃、石榴等多种水果的浓郁香味而被称誉为“百香果”,剥开外壳,连果肉带籽一起吃进肚里,具有消除疲劳、提神醒酒、降脂降压、消炎去斑、护肤养颜等神奇功效,加上这里冷冽新鲜的大自然空气,实在是静修的好地方。 



下面是一些可以在云蘭軒找到的植物:


左边是花生花,右边则不知。


左边蛇草,右边pandan叶。前者解喉咙不适,后者可以当作煮糖水的香料。


小溪旁的木瓜树还有椰子。


欣欣向荣的小辣椒。


当然还有爬满箱格的百香果。


厕所里面,还有后面洗刷的地方都种满百香果,洗刷完毕随手就摘。
百香果后的一些芋头,应该可以吃。

下一章:云蘭軒之美

2010年11月21日星期日

寻找自己

每一个生命转弯的地方
都是成长的路口
在风光倒退中不断奔驰

在喜怒哀乐,忧悲苦闹中
在见山是不是山,
见水是不是水的臆想中
更企图在古往今来的人事物中
寻找内心最深处的秘密

我们永不停止搜索自己
经过多少迂回曲折
最终的发现
将使我们回归到生命的起点
并首次发现该地方的存在

2010年11月17日星期三

佛寺遗址下采铜矿

佛像出土:考古学家在艾娜克矿场发现的雕像和佛像呈盘坐、站立、侧睡等姿态,尽管部分佛像残缺不全,但足以反映佛教当时在丝绸之路的盛兴。 (美联社照片)

(阿富汗.艾娜克矿场15日美联电)又是一个艳阳高照的日子。在阿富汗贫瘠的山区土地,一群考古学家和工人正忙于将一座具2千600年历史的佛教寺院及各式佛像掘出土。

一名身穿长裤的中国女子打着伞,礼貌地趋前询问工程进度,但她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

她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MCC)的代表,这家公司不久前刚取得阿富汗艾娜克矿场的开采权,准备开发深藏在这片佛教寺院遗址底下的艾娜克铜矿。这个铜矿据称蕴藏量排名世界第二。

北京投注109亿开发铜矿

这个铜矿是中国在阿富汗的投资重点,北京共投注35亿美元(约109亿令吉)的资金开发它,是有史以来外国在阿富汗投资的最大项目。它也被视为中国准备进一步发掘阿富汗其它包括铁、金及钴等丰富矿物资源的第一步。

多年来饱受战火蹂躏的阿富汗,一直都希望能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对阿富汗铜矿的投资,让喀布尔政府每年也可从中获利约12亿美元(约37亿令吉),并且能制造大量工作机会。

但是,这座矿场如今却来到了发展与保存历史的十字路口。

在漫漫黄沙之下,这里是连接亚洲与中东的古代丝绸之路一处珍贵历史遗址。

考古学家目前正极力抢救这个源自公元前7世纪的宗教遗址,包括一座寺院及多座圆顶佛塔。艾娜克矿场一旦开凿,这些古代遗址很可能会随之消失无踪。

清理文物:埋藏于艾娜克矿场之下的佛教遗址是古代丝绸之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此前出土的文物足以填满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图为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清理一尊拥有一千四百年历史的木制佛像。 (美联社照片)

中国公司限3年抢救文物

2001年,位于阿富汗中部、拥有1千500年历史的180米高的巴米扬大佛,难逃塔勒班政权的毒手,惨被炸毁,世人眼睁睁地看着宗教古迹轰然倒塌,对容不下异族文化的塔勒班政权口诛笔伐。获中国政府支持的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自然不愿像塔勒班一样背负千古罪人的历史骂名。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原定在2011年底以前动工,如今他们与阿富汗政府达致非正式协议,给考古学家3年的时间,让他们能够及时挖掘出埋藏于地底的历史古物。

一支考古学队伍自今年5月起便展开挖掘工作,但他们坦言,无法在宽限期内抢救所有的古文物,由于缺乏经费和人手,抢救工程进度缓慢且零碎。

美国大使馆派往参与挖掘工作的法国考古学家泰代斯科说:“这个遗址是如此庞大,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进行考古工作。

3年只够我们列出所有埋藏在当地的文物。 ” 

杯水车薪:在经费和人力短缺的情况下,考古队伍只能聘请当地民工采人力方式搬运沙土石块,对占地宽广的遗址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美联社照片)

出土文物可填满博物馆

在占地2平方公里的历史遗址,只有约15名阿富汗考古学家、3名法国考古顾问和数十名员工组成的考古队在工作。一般上,范围如此宽广并拥有丰富文物的遗迹,至少需要24名考古学家和100名员工参与挖掘工作。

法国考古学家马基说:“这里可能是古代丝绸之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交接点。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此挖掘的文物已足以填满阿富汗国家博物馆了。 ”

目前,该座佛教寺院的建筑已完全出土,寺院的走道、绘有壁画的房间、各式陶制和石制的直立佛像与睡佛,都已一一呈现在眼前。

据指,在相信是寺院庭园的遗址,曾矗立数座4到5米高佛塔。

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50座雕像出土,其中大部份仍留在原址。考古学家称,有些雕像体积太大,难以移动,同时,他们也缺乏防止小件文物在搬动时碎断的化学物品。

抢救文物:中国治金科工集团延后艾娜克矿场的动工日期,但短短三年期限无法及时让所有珍贵文物重见天日,一旦矿场开凿,这个历史久远的佛教遗址将无可避免沦为发展的牺牲品。 (美联社照片)

早知地底宗教遗址
阿考古学家没行动

阿富汗考古学家早在1960年代便知道艾娜克铜矿是古佛寺遗址所在,但多年来却没有动静。

当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于2008年成功标下开采权时,也没有人关心这座千年佛教遗址的命运。

人们在乎的,仅是眼前唾手可得的商业利益,如金钱回报、矿区保安以及矿场对外的运输铁路系统。

所幸在一群阿富汗和法国考古学家的努力下,终于唤醒世人对这个宗教遗址的关注。

毫无疑问的,艾娜克矿场将会是推动阿富汗经济的一大助力。

根据阿富汗矿业部的统计,当地蕴藏约600万吨铜矿,以当今市价计算,便是高达数百亿美元的金矿。此外,开发矿场及其相关的运输系统工程,也将制造大量工作机会及经济活动。

负责考古事务的矿业部官员瓦希杜拉表示,矿场开始运作后,保护遗址将会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与阿富汗政府的共同目标。

由于这是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在阿富汗的首个投资计划,因此拟定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对该公司来说相当重要,特别是当他们准备竞标当地另一矿场的开采权之际。

阿政府今年9月开始为位于中部的哈吉加克矿场招标,该处估计蕴藏19亿吨铁矿,是各国商业集团争夺的另一目标;投标结果预计最迟2011年初公布。


无限感慨:一名阿富汗考古学家凝望刚出土的佛教寺院,似乎对无法拯救这座千年古遗而感到无限感慨与无奈。 (美联社照片)

外国赞助考古工程捐款未到位

外国政府此前承诺捐助考古工程的捐款迄今未到位;副文化部长奥玛表示,阿政府已拨出200万美元(约627万令吉)进行挖掘工作,目前仍致力征求另外500万至1千万美元(约1千569万至3千138万令吉)的考古经费。

美国大使馆发言人齐泽尼斯表示,美国已承诺捐助这个考古计划,但仍未决定捐款金额。

艾娜克的铜矿自古以来便与宗教密不可分,部份出土的文物显示,古人曾用铜矿装饰神像和神坛。

不过,位于喀布尔南部约30公里处艾娜克矿场,也是巴基斯坦武装份子的主要通路。今年7月,两名美国水手就是在此被掳及杀害,致使阿政府在矿场附近部署了近1千500名警力。

2010年11月13日星期六

奔向太阳的日子 – UPSR放榜啦,校长,该哭的是我啊!

昨天早上买了报纸,一看头条,竟是:
关丹培小退步谁最难过?
7A生减半男校长哭
我还以为自己看错了,睁大眼睛再读了三遍,的确没错!据说至少有两家华文报都以此为头条。不是我黑心,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直想这不过是作秀罢了,这样的新闻能上头条还真是“4896”……

如果考取全科A的学生人数下跌就要伤心大哭,那本校有一个老师更要大哭了。他更要大哭不是因为学生成绩太差,而是成绩太好!

故事是这样的,此君(暂且称之为“B君”)在成绩还没放榜之前口出狂言,说如果有学生考取全科A他就自剁手指!嘿嘿,还真是会灭自己威风,如果古代上战场之前有哪个人这么看衰自己的军队,破坏士气,十之八九要被拎出去斩头示众的。说来这位B君这么狂也是有恃无恐的,皆因本校创办19年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学生考取全科A的成绩,看来今年似乎也要步上往年的后尘了。不料,成绩还没公布,就接到消息说居然有个学生破了纪录,大家还半信半疑。

休息的钟声响起后,校长把成绩拿回来了,他自己也没打开来看,就召集了全校师生,当众打开了信封,像读圣旨般,宣布各科目的及格率有所进步,本校的全科及格率也提升了,最重要的是:
本校创办19年以来,破天荒第一位学生考到全科A的成绩!

熙熙攘攘一番,祝贺与欢呼声此起彼落,校长当场颁发两百大元奖金,食堂老板也给一百,老师们也合共有两百多元的奖励给那位学生,照例校长勉励学生“胜者不骄,败者不馁”。集会结束前,大家都发觉B君居然不见踪影,于是男老师们一窝蜂去“人肉搜索”,才发觉他一个人躲在食堂里。这回更热闹了,C老师顺手拿起食堂内的两把菜刀,随手掷在桌上,以江湖老大的口吻问道:
“别说我没有给你机会,你现在可以自己决定,你要被斩掉哪一根手指?!”
这位平时车大炮不用本的B君就只会看着大家傻笑,结果一整天成了大家嘲弄的对象(其实老师们都很好玩,在学生背后我们常常这样玩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别把话说得太满,免得有朝一日会“折堕”,呵呵,也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成功不是奢望!

只要肯努力,成功不是奢望。这是一句很普通的话,可是却带给我不一样的意义。去年我监考,发觉很多学校(我指的是我这一带的学校)可以“挖到”答案。那是真实的答案,那些老师在考试当天的早上会得到完整的答案(为什么是当天早上进考场前?也许内有玄机,大家自己猜),然后在学生即将进入考场前把答案都背下来或抄下来!请别问我证据,套《溏心风暴》的那句名言 – 这里不是法庭,不需要证据!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不一定有证据,却真实存在!因为这样,那时我在监考完毕后就写了《老师作弊?》(点击进去后看第14楼),抒发一下闷闷不乐的心情。

后来也听说了很多作弊的事件,例如某间学校的监考官竟然发觉全校考生同时作弊,并且被抓个正着,后来怕闹得太大,居然全体放行,最后大家都没事;也有的监考官连同被监考学校的老师串通,还有一些匪夷所思的作弊方式等等。我想说的是,我校学生之所以可以考到全科A,完全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没有心存侥幸,没有企图走捷径,这才是“只要肯努力,成功不是奢望”的最佳写照。而且,我的班(差班)有一位学生考得全科及格,还有一科A,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为什么我一再强调这些?因为在这里,作弊是很正常的现象啦。

话说回头,校长哭的新闻,《法情论坛》有人给了一些评语,我喜欢这几句:
  • 难道成绩就是那么重要吗?
  • 难道只有7A生就是优秀生吗?
  • 我本身认为校长不止应该关注优秀生而已,那些考到不理想也应该比优秀生更加关注。
  • 那个校长根本不用向家长和老师道歉,因为成绩本来就是学生在考试的表现。
如果师长为了成绩而哭,我想我日日夜夜都该哭了。学校以往的历史不曾有人考取全科A,这该哭了吧?及格率只有40%,该哭了吧?在县教育局管辖的五十多间学校里,整体成绩排名全县倒数第四,该哭了吧?学生不能写出一句完整的句子,甚至拼一个单词,该哭了吧?

我的学生有些到了六年级都还不能阅读,在各方面因为各种因素而表现得差强人意,这也不是他们想要的,可是他们还是每一天来学校上课,我还是同样地喜爱他们,同时也佩服他们的毅力,尽自己的能力去教导他们。他们在全国一片A海之下,是永远不被注意到的一群,却是最需要关注的一群。教导默默无闻的学校,教导差班生的教师,比起教导名校,教导精英班的老师花费的心血同样多,却好像是属于不存在的一群那样,从来没在成绩放榜时被提到,好像见不得人似的。 

校长,你就别再哭了,该哭的人是我啊!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时间与空间都是幻觉 - 当爱因斯坦遇到佛陀(三)

我们是一只苹果虫吗?

当咬一口苹果,有时你会发现一只苹果虫,而那只虫子也在惊讶地发现着你。因为在你没咬开这只苹果之前,这只虫子会以为它自己就是宇宙中心,每肯一小口苹果,它都会认为已经为自己扩展出一小块宇宙空间。

苹果虫有自己感知到的气味、味道和纹理,也许还有自己的游戏和艺术。但对于苹果树、田野、汽车、甚至月球来说,根本毫无所知。

就算在几百年前,人类还以为地球是平的,而且是宇宙中心,也以为宇宙就这么大。当惊讶发现地球是围绕太阳旋转的时候,人们还固执认为“这就是一切了”。直到近一百年,当发现原来宇宙中拥有那么多的恒星和星系时,却突然迷茫了。

一切没有尽头,因为没有人能够保证,今天的我们不是“苹果虫”。下面,就看一下我们的“宇宙苹果”有多大,以及时间—空间是如何虚幻的。

对宇宙空间的度量

如果把体积是地球130万倍的太阳缩小为一颗核桃大小的话,地球就是在1.5米外围绕它作旋转运动的一粒灰尘,而含有九大行星的太阳系足有322米宽。离我们最近的另一颗“核桃”却在418公里以外。

在这个比例中,含有超过1千亿个“核桃”的银河系竟然有965万公里宽——也就是,太阳如核桃大小,银河系的空间有800个地球连在一起那么的宽敞。进而离这颗“核桃”最近的星系有6436万公里之遥远。就算星系之间有这么的遥远,它们还是会相互胶黏在一起形成“星系团”。比如,我们的银河系就是与其他近40个星系组成了科学家称为的“本星系团”。而离我们最近的另一个星系团——“仙女座星系团”却拥有2500多个像银河系一样庞大的星系。

离我们最近的星系团是“仙女座星系团”,但到底离我们有多近呢?还是以在太阳是核桃的比例中,“仙女座星系团”在“核桃”64亿公里以外。而这64亿公里是什么概念呢?比如,地球距太阳是1.5亿公里,而在这个比例中却被缩短为1.5米。而我们离“仙女座星系团”的距离是,64亿公里×1000米/每公里÷1.5米=42666亿个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即63999亿亿公里。

注意:这是在太阳如核桃大小的情况下,“仙女座星系团”离这颗3厘米大小的“核桃”有42666亿个1.5亿公里的距离。

此刻,我们对天文数字已经麻木了。然而,就算如此“大”的一个星系团,在整个宇宙中却是被可以忽略不计的东西。因为一个星系团相对于宇宙来说,就像地球相对于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一样,而平时我们谁又会在意在地球上是否多了、或少了一小块石头呢!

对时间的度量

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圈的时间,我们称为一年,即一个地球年。我们感受到的一秒钟就是31536000分之1地球年的时间。我们觉得一秒钟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因为连一次呼吸都无法完成,但对一个原子来说时间却太长了,因为它至少要与其他原子完成10亿的撞击。

而原子每撞击一次,即10亿分之1秒的时间,对于电子来说时间又太长了。因为在原子每撞击1次的时间里,电子要围绕原子核转了10万万亿圈。也就是相对于电子来说过了10万万亿电子年。而接下来,一个电子年的时间对原子核中作高速旋转的质子来说,又是无限的久远。质子看电子,就像我们看天上固定不动恒星一样,几千年也不见移动一点位置(比如,对于我们来说,北极星几千年来一直固定在那里;而对宇宙意识来说,北极星又像我们看电子一样,嗖嗖飞奔)。

往大一点说,我们以为一地球年的时间很长,但对于太阳来说,这时间简直就是一瞬。因为在一个太阳年(太阳围绕银河系转一圈为一太阳年)时间里,人类经过了2.5亿年。而星系与星系、星系群与星系群之间相对运动的时间又变得无限久远了。而进一步,宇宙与宇宙的相对运动对我们来说,就像苹果虫无法想像竟然还存在汽车或月亮一样!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时空中

当有一天,你能够以99%光速——即每秒钟29万7千公里速度向宇宙深处运动时,我们在1秒钟内感知到的意识,如被针扎到时的刺痛,你却需要100秒我们的时间来完成这一意识感受过程。一年后,当你回到地球时,我们早已经死去,因为地球已经过了100年的时间。而问题是,我们相对于谁而衰老,又相对于谁而有意识变慢的情形呢?


因为此时此刻,你正“乘坐”在地球上以每秒钟465米速度自转着;地球又以每秒钟30公里的速度围绕太阳旋转;太阳带着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以每秒钟250 公里的速度围绕银河系旋转(旋转一圈需要2.5亿年);银河系则以每秒钟600公里的速度向长蛇星座方向狂奔(此刻你坐在电脑前,每秒钟会以880.465公里的速度向一个方向狂奔。而你坐地也不再是日行八万里,而是7607万公里,每年你会走277亿公里)。而银河系所在的星系团又相对于其他星系团,或类星体相对于我们以每秒钟20万公里以上的速度向宇宙深处狂飙。

每一个星系团都如同是宇宙中一个“泡泡”,而泡泡之间都以疯狂的速度狂飙着相互远离。宇宙中没有绝对的静止,每个星系团泡泡都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度量。

进一步,因为一切都在高速相对运动着,所以,从星系团到星系团,从星系到星系,从恒星系到地球,再到你、我、原子、电子、也许还有“神”,都生活在自己的“时间—空间泡泡中”。

我们体验到的永远是过去,此时此刻也是幻境

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活在“现在”上。当你向十米外看一位朋友时,你看到的不是此刻的他,而是3000万分之1秒之前的他,因为从他身上反射过来的光子,需要3000万分之1秒的时间,经过十米距离后,才能走到你的眼睛里。当你与1000公里以外一位朋友通电话时,你听到的也是300分之1秒之前他的声音,因为无线电波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从他的手机上“走”到你的手机上。

进一步,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光要走8分钟才会到达这里。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永远是8分钟以前的太阳——我们看到永远是过去。假如某一天,太阳一下子堙灭了,我们要等到8分钟以后才会知道。

光一秒钟走30万公里,而一分钟会走1800万公里,一天会走259亿公里,一年会走9兆4608亿公里。而这个数太大了,表达起来也不方便,所以科学家就很聪明地将9兆4608亿公里定义为一光年,即光在一年中走过的距离。

更近一步,当你在晚上放眼天上星星时,你看到许多星光都是几百万光年以外的恒星及星系发出来的。就是说,几百万年以前,当这星星发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光芒时,人类还没有被进化出来,而此刻那颗恒星也许早已暗淡无光。而当你用望远镜看100亿光年以外的类星体时(或者你用眼睛看任何一个星系团时),所看到的是100亿年之前这颗类星体发出的光。而那时,太阳还没有诞生,因为太阳今天只有50岁亿岁。也许此刻,那里的外星生物也在用望远镜朝我们看过来,他看到的也是100亿年前的这里,他要想看到今天的人类及地球,至少还要等在100亿年。

从另一方面来说,你此刻放眼看到的所有星系及星系团,也许现在都早已形成了巨大黑洞(实际上,宇宙中的黑洞比我们看得到的星星还要多)。而从那上面进化出来的高级生物也许正乘坐着宇宙飞船向我们奔来。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中,而这个时间——空间本质上,也只是我们脑中对过去事物所作的一种标记。我们无法留住过去,也抓不住未来,而只能活在自己的此时此刻中!而此时此刻也是虚幻的,因为我们留不住任何一个“此时此刻”。

最终,一切都是幻境!而幻境之中有一个东西不是虚幻的。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觉者,佛也;这个不是虚幻的。

凡是我们能够用意识感受到一切的思想、运动、空间、时间,都是脑内原子相对运动的测度,也都因感知而存在。每一层次的事物——电子、光子、原子、你、我、太阳系、银行系、宇宙,都在作着相对运动,而意识就逐层次扩展开去——向原子、电子深处,向恒星、星系、宇宙层面,都呈现出了不同层次的意识——也都是对一个意识的不同呈现——即是,万物皆有佛性,也是万物都是同一个佛性的意思。

如果你能钻入电子深处,你会发现,它本身就是一个宇宙体系。而我们的宇宙,对更高层面“意识”来说,也是一个“电子”!

所以,佛性不是虚幻的。佛性没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这个佛性又如何去感知呢?

引用南怀瑾老师的一个故事:

"有一位天王悟道禅师,整天打坐,县长来访,亦不加理会,把县长惹恼了,叫人把这个和尚丢到河里,河里浮出一座莲花,他就坐在莲花上面,这下子把这些人吓住了,因此感化了这位县长,成为他的皈依徒弟。

天王悟道后来生病躺在床上,疼痛难过得哎呦-哎呦-地叫。旁边服侍的徒弟说:“师父!您叫轻一点好不好?你是悟了道的大和尚,叫那么大声,让人听见,多丢脸!师父啊!您当年的威风哪里去了?”悟了道的师父生病还哎哎叫,这像什么话?他的道悟到哪里去了?天王悟道一听不再叫了,说:“哦!不对呀?我痛得叫哎呦哎呦里,有个不痛的,你们知道不知道?”这几个徒弟都说不知道。师父说:“我传给你们要不要?”徒弟答: “当然要,求之不得。” “好!喔呦!这个是不痛的!”然后,两腿一盘,走了。 "

灵魂、本心、意识、如来、是多么浅显而易见。当我问你,为什么会相信有灵魂的时候,你会说,我知道自己活着;我知道清风拂面,我知道牙痛,我知道生活是非常美好的——而也知道有时人们会忘记这点,我还知道什么是白天,什么是黑夜………

当我们看到某一个人死去了,我们相信他的那个“知道”就是他的灵魂,而相信他的那个“知道”还会以另一种形式存在着。

许多人却要到身外去寻找灵魂、本心、意识或者如来——创建出许多理论来满足自己的想像,却不愿意相信,此时此刻所感知到的一切就是如来本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附录:

佛祖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而问题是,佛祖说了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真心中物,而“怎么个真心中物”却没有说。实则无法说,因为只有深入禅定中才能够感知到你就是“它”。所以,佛祖在佛经中一直教导我们要修禅入定。而今天量子力学的发展,对于如何“真心中物”却可以我们去窥上一窥!接下来,我会努力打开、扩展可以窥探的孔洞,而你的工作就是你把眼睛放上去。

无论如何,此刻我们还活着,我们以我们的时间来度量意识的呈现。而最终,一但离开脑神经系统的运行,即原子的运动,我们的意识还存在吗?或者说,还会存在另一个有意识的觉察吗(记住:佛者,觉也)?

实际这样的思考是错误的,我们不应当问,脑神经系统是如何呈现出意识的,而应当问,意识是如何创造出脑神经系统运行的。只有超越常识的提问,才能获得超越常识的答案。最终是“怎么个心中物”?

上一章: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

时间与空间都是幻觉 - 当爱因斯坦遇到佛陀(二)

什么是时间?

假如宇宙中只有一个原子,那么时间对于它来说,就等同于没有。为什么呢?因为老人可以相对于孩子而老去。而只有一个原子存在的话,它永远也不会老去,或者说从来也没年轻过,因为它找不到一个相比较的对象。空间也等同于没有,因为它相对于谁而有距离呢?既然没有距离的话,空间就是不存在的一个事物。

如果宇宙中出现2个原子的时候,空间就出现了,因为既然是2个原子,就肯定存在着距离,这样空间也就出现了。当这两个原子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那么它们之间的位置就会发生改变,而在这时,就要对这两个原子之间发生的位置改变作一个标示,这时时间也就出现了。对原子之间不同的、序列性距离相等位置变化所作出的标记,就被称为时间。

进一步说,当一堆原子大到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程度——大到手表上的一个秒针,而且这个秒针以60个小的相同位置进行序列化移动一圈时,这一圈的距离就被表示为“1分钟时间”。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时间是对“物体运动量”的度量。

在137亿年前的一次“点”的大爆炸,突然让宇宙产生了无法计数的原子,当然也随之出现了无法计数原子间的相对运动。时间随之产生了。在根本上,原子相对运动的速度是度量时间的标准,那么原子运动的速度有多快呢?

在室温25℃的情况下,每一个原子在空间中运动的距离是它本身体积的10兆倍。如果按照这一比例放大到人体的话,这个人就会在一秒内狂奔5兆米,也就是会横穿过100万个地球的距离。由于原子实在太小了,所以虽然它移动了自己本身体积的10兆倍距离,但在我们的尺度下,这个距离仅是200米。


可是每一个人都由原子组成的,那么我们为什么没有以每秒钟200米速度移动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每一个原子每一秒钟都会改变运动方向至少1000亿次以上。所以由1个氧原子、2个氢原子组成的水分子,在1分钟内最多也只能移动0.1厘米的距离。原子实在是太小了,那么,在这么混乱的运动中如何分辨出时间呢?关键取决于原子运动的尺度。

比如说,我们一天的时间就是一大堆原子,即地球旋转一圈的时间。这一圈的时间也是我们可以重复看到两次太阳的时间。在一千年前,人类才将一整天划分为24等分,即24小时的由来。而在5亿年前,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20个小时。现在一小时的时间是人们根据今天地球自转一圈而制定出来的,所以,一小时的时间是人定的,而不是一个“想当然”的事情。

也许令你无法相信,钟表上分针的出现仅仅不到300年的时间。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人们需要更精准地计算工作的时间与报酬的合理性。当然火车也要更精准地开,工人要正点上班,所以分针就从钟表的表盘上长了出来,秒针也随后出现了。而且很快就蔓延到世界各地。

就是说,人们以地球自转一圈为基准划分出了24小时,又以一小时为基准分出了60分钟,再以一分钟为基准分出了60秒钟。所以一秒钟的时间完全取决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而地球赤道的周长是40075.7公里。而一天中有24小时×60分钟×60秒=86400秒。所以用40075.7公里÷86400秒=0.4638391公里≈465米。就是说,你原地不动,地球就会带着你以每秒钟465米速度向一个方向飞奔。当然一天你会飞奔40075.7公里,这也就是人们很熟悉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由来。

所以,我们的1秒钟就是对地球转动465米距离的度量。而我们很不方便实时去测量地球转动距离来计量时间,那么,我们又以什么“东西”为测量时间的工具呢?

1583年,19岁的伽利略一次在风雨交加中,通过观察比萨大教堂摇摆的吊顶而发现了摆的定律。他用自己的脉搏计时,他发现无论吊顶摇摆的幅度有多大,它完成一次循环摆动的时间都是一样的。由此伽利略提供给人类一个在相等时间内,完成一次振动的计时工具,这也让人们至今还用这老方法制造机械钟表。

那么,一分钟内钟摆的摆动是多少次呢?这依赖于我们用多大的钟表和其内部构件。比如,是教堂上的大钟,还是座在地上2米高的大钟,或者是挂在墙上的小挂钟。所以,人们是反过来将地球自转一圈1440分之一区间内,即一分钟时间内,让一个秒针围绕表盘转一圈定义为一分钟。又将这一圈划分成60等份,而当秒钟移动一个等份的时候,就定义为一秒钟。

所以,人们不是根据钟摆的晃动时间定义分钟,而是通过观察确定,一个特定大小的钟摆,在地球自转一圈的1440分之一的区间内——地球自转465米距离的情况下,这个特定大小的钟摆会以相等的时间,规律性地摆动多少次。然后,再反过来将确定后的钟摆摆动的次数,定义为一分钟的时间。

如果一个精致钟表的钟摆在一分钟内来回晃荡了600次,那么我们就可以将时间精确到十分之一秒——因为每秒钟,钟摆会以相等的时间晃荡10次,所以才能够被精确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刘翔以12秒88打破世界记录,而如果用一个机械表来测量刘祥的成绩的话,就会非常困难。因为大的挂钟很难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一分钟钟摆能晃荡600次的钟表也只能精确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所以,如果我们能发现一个事物可以在1440分之一的地球转动区间内,即一秒钟,以相等的时间振荡的次数越高,那么我们精确到的时间就会越短。

在1967年,人类发现铯133原子释放出的电磁波每秒钟恒定地振动9192631770周,并在国际上,由此定义了一秒钟的世界统一时间为这种电磁波来回摆荡9192631770周的时间。也就是说,在理论上人类可以将时间精确到9192631770分之1秒的时间。当然我们也制造出了这种计时器,这种计时器叫做“原子钟”。 

今天人类制造出的原子钟其运行一亿年才有可以走慢或快一秒钟。这个钟完全超出了我们需要计量时间的精确度。所以,在本质上,时间只是人类对物质运动“量度”的一种标记方法。

既然时间本质上是原子“相对运动”量的一个标示,那么原子相互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答案:依化学反应规律进行的。而化学反应,就是原子与原子发生相互间连接变化,再次组建成新分子结构的过程。比如,氢气在燃烧过程当中,会由原来两个氢分子(一个氢分子含里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分子(一个氧分子含里有2个氧原子)发生重新组合成两个水分子(一个水分子含里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原子、分子发生重新组合的过程就是化学——即变化的学问。

人体每一个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化学反应。比如,一个糖分子被蛋白酶“砸”成两个丙酮酸分子,丙酮酸分子再裂解释放出氢原子、碳原子。而后,这些氢与碳原子与你从呼吸得来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来自豆浆或牛肉的蛋白质被分解成更小的“砖头”——氨基酸。最终,这些“砖头”就被用来组建你的身体。所以小孩子才会长大,伤口才会愈合。

化学反应就是原子发生重组的过程,而原子能够重组的动力来自于原子的激烈运动。如果能够让原子停止运动,那么化学反应也就停止了。既然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再发生变化,时间也就停止了。所以我们追寻时间追寻到了原子的激烈运动上了。而进一步的问题是,是什么让原子“活蹦乱跳”的呢?

是什么让原子“活蹦乱跳”的? 

我们已经说过,如果把一个原子放大到足球场那么大的话,原子中的质子仅如一粒细沙,而围绕这粒“细沙”在外围旋转的电子像一颗灰尘一样大小。而原子的“活力”就来自于电子围绕质子旋转的速度和离原子核的距离。

那么,电子的速度有多快呢?答案是,电子以接近每秒钟20万公里的速度疯狂地绕着质子旋转。而电子为什么会这么疯狂?因为围绕着电子周围疯狂旋转的是每秒钟以30万公里极速飞奔的电磁场——当电磁场被表达为块状的时候,就被表示为“光子”,所以,围绕电子旋转的是无数的光子球。

在电子周围旋转的电磁场,被我们标记为负性,即负电场。而在质子周围的电磁场则被标记为正电场。电子与质子之间的“胶力”是通过相互交换电磁场来完成的。由于用来交换的电磁场平时我们看不到,所以就被称为“虚的”,所以科学家将这些看不到的“场量子”命名为“虚光子”。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个以每秒钟30万公里运动的东西,被封闭在十分狭小的原子内,它所蕴含的能量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如果燃烧如人体一样重的木材的话,在十米之外我们就不会被它烤到。但是要把一个人体所拥有的原子全部转化成能量的话,至少会将半个地球化为一片火海(每爆炸一颗原子弹,最终所转化的物质是微量的)。

就是说,人体内每一个原子中被封闭的能量实在太大了。而能量是什么?就是电磁场。当电磁场以一个特定频率在空间移动的时候(当然,电磁场总是以一个永远不变的速度移动,即光速不变原理),我们看到的就是光。所以,最终原子运动的活跃程度取决于其内部围绕电子和质子疯狂旋转的电磁场的能量。而电磁场的速度是绝对的,即30万公里∕秒,那么电磁场的能量是如何被表达的呢?

我们可以想像一下,一个以每秒钟运动30万公里像乒乓球一样的光子,当它由原子内共振被增强能量时,它的速度不会变慢,它在每秒钟振荡的频率会增加。所以,能量被储存在光子振动的频率上,而不是速度上。比如,当一个光子球拥有以每秒钟振荡1亿亿次频率的能量运动时候,我们看到的就是太阳光。而以拥有每秒钟一千万亿亿次振荡频率能量运动的时候,就是我们无法看到的紫外线、X射线等。当以拥有每秒钟一万次频率振荡能量的时候,就是我们手机上发射的无线电波。所有类型的电磁波速度都一样,但拥有的能量却不同。

时间的存在依赖于原子之间发生的相互运动,而这相对运动依赖于原子的活跃程度。原子的“活蹦乱跳”的程度,又取决于电子与质子之间相对运动的激烈性,而这“激烈性”又取决于围绕电子与质子旋转电磁场的速度和振荡频率。

所以,最终的一切取决于原子内电磁场的速度和振荡频率。如果有一个方法让电磁场停止与电子和质子之间的相对运动和振荡,则会直接导致原子之间停止相对运动,化学反应即为停止,生命的进程也就停止了。进而,时间也就随之凝固了。而如何能够让电磁场停止相对运动和振荡呢?

为了能够简单、清楚地说明,以下只说明到光子围绕质子旋转层面,而不深入到光子振荡层面。
在原子内,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质子)做高速旋转,而电磁场(光子)围绕着电子、质子及电子与原子核之间以光速旋转振荡和传递着。那么,当这个原子以光速向一个方向运动时,则光子、电子、质子就会平行地向一个方向同步运动,这样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就处于停止状态。进一步说,电子与质子之间相对运动停止了, 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相对运动也停止了,这时化学反应停止了。既然所有的相对运动都停止了,那么基于时间本质上是物质相对运动量的度量,所以时间也就停止了。

为了更清楚说明这个现象,下面我做一个更形象的比喻。

我们把电子比喻成自己,把光子比喻成小孩子,而把光子的绝对速度——每秒钟30万公里比喻成每秒钟走10米(这样的比喻,也以此类推到电子围绕质子的旋转、原子围绕原子的旋转)。

现在想像一下,你、我、爱因斯坦和另外一百个人在一处广场上站立不动。而每一个人周围都有一个小孩子以每秒钟走1米的速度,以每一个人为中心,作周长为10米的圆圈转圈。包括小孩子在内的每一个人手上都拎着一个钟表。小孩子围绕我们每转一圈,就走了10米的长度,而每一个人手上的钟表也都是走了10秒钟。

现在,爱因斯坦相对于这100人突然也以每秒钟走一米的速度向前方前进。这时,围绕爱因斯坦转圈小孩子的速度也是每秒钟走1米,所以他为了能够追上爱因斯坦,就不能在围绕着爱因斯坦旋转了,而只能与爱因斯坦平行地向前方共同前进。结果静止在原地的我们看到,过了100秒中后,我们身边的小孩子已经围绕着我们每一个人转了10圈,而围绕着爱因斯坦的小孩子由于无法提高速度(光速的绝对性)和必须能够追上爱因斯坦,所以小孩子与爱因斯坦之间的相对运动是静止的。就是说,小孩子连一圈也没有围绕爱因斯坦转完。

然后,让你以每秒钟0.9米的速度也向前方走。在过了100秒钟后,我们身边的小孩子已经围绕我们转了10圈,而你身边的小孩子由于是以每秒钟10米速度运动的,而你是以每秒钟0.9米的速度运动的,所以每过一秒钟他就会比你快0.1米的距离,也就让他能够在每秒钟余出0.1米的速度围绕着你作旋转运动。所以结果是,100秒钟后,你身边的小孩子只相对于你移动了10米(100秒×0.1米=10米)的距离,而正好围绕你转了一圈。

进一步说,在100秒钟后,围绕着爱因斯坦身边的小孩子一圈也没有转完,而围绕着你的小孩子转了1圈,而在原地围绕着我们转的小孩子转了10圈。

所以,以光的绝对速度为基准,不同的运动速度,就会导致不同原子之间相对运动的速度,进而所经历时间就是不相同。所以,什么是时间?时间就是测量物质相对运动的一种“量度”。


当你以接近光速运动时,为什么会比静止的我们更年轻呢?

任何一个人的身体都是由原子组成的。而人们之所以会衰老是因为由于原子之间发生激烈的相对运动所导致的。而细胞内原子之间相对运动有多激烈呢?

细胞内的每一个蛋白质都是由几万个原子组成的,而这些蛋白质每秒钟都会相互撞击10亿次以上。在10亿次的撞击中蛋白质要完成1000件任务——砸开葡萄糖分子以释放出能量,或者组建新的蛋白质——胰岛素、肌肉纤维、肾上腺素等。在人体每一个细胞内每秒钟都会完成六万亿的分解与组建蛋白质的事件。这当然包括你脑中拥有的1千亿个的脑神经细胞。

当一堆原子(比如你)向一个方向以光速运动时,则光子、电子、质子、原子、分子、细胞都会朝一个方向以绝对速度运动——光速不变原理。因为是绝对的速度,所以,光子相对于电子、电子相对于质子、原子相对于原子、分子相对于分子、细胞相对于细胞、我相对于你、秒针相对于钟盘、钟摆相对于钟座,一切相对运动都停止了,化学变化和手上的钟都也停止了,时间也就停止了,空间也等于不存在。

而当这堆原子——比如说是你乘坐飞船脱离地球以光子90%的速度,即“每秒钟27万公里”运动时,你身上所有原子内部的相对运动就会相对于静止在地球的我们就慢了10倍。当我们身体上的光子围绕电子旋转10圈的时候,由于你的速度是光速的90%,所以你身上的光子围绕电子才会转1圈,进而你身体任何一个细胞内的化学事件只能发生了六千亿件,而不是六万亿件。进而你的时间会比我们慢10倍(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量度)。你手上钟表里的原子也会比我们手上钟表里的原子的相对运动慢10倍,这样你的钟也会走慢10倍。你的心灵也会慢10倍——在你感觉过了“一小段”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过了10个“一小段”的时间。

人的意识过程会变慢拥有十分深奥的内在含义,由此可以体悟心灵本质。那么,我们的意识是如何变慢的呢?

我们平时看到的日光灯是一直亮着的,实际这是错觉。日光灯的光线是以每秒钟100次闪动的。我们可以把日光灯每闪亮一次定义为一个“灯量子”(量子:即是被分割的“量”)。而当一百个“灯量子”连续出现时,我们就看到了一个连续被点亮的日光灯。

而我们所体验到的任何一个意识的过程——比如欣赏音乐或观看美女,都是我们“意识量子”连续出现的过程。我们以为意识感受是一直出现的,实际这也是错觉,我们的意识感受也像日光灯的闪烁一样,以每秒钟25次的频率闪现在我们头脑中的。那么,如何通过我们平常生活中的事情来证明“意识量子”的存在呢?

首先,1秒钟=1000毫秒。而我们脑内出现的每一个意识量子的时间是40毫秒,即一秒钟我们脑中会出现25个意识量子。

其次,如果两个事件,比如两次滴答声或两张图片先后出现在40毫秒钟的时间框限内(即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短于40毫秒)的话,,我们在意识感知上就分不清楚那个声音在前,那个在后;而图片景色将成为双影,因为意识会将这两个事件整合为一个事件。

当这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正好是40毫秒时,我们不但能分清楚这两个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还会将这两个事件看成是连续出现的。

当这两个事件出现的时间间隔超过40毫秒,比如50毫秒的话,我们即可以分清先后顺序,还会将这两个事件分成不相干的、不连续的两个事件。最好证明的例子就是播放的电影胶片。

当电影胶片(每一个胶片都是由一个单独的图片组成的)以每秒钟50个图片——即每2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电影幕布上连续出现的话,我们就会看到景物的模糊双影——因为这时两个图片会在40毫秒以内同时出现,我们的意识就会将之整合为一个整体。当电影胶片以每秒钟25个图片——即每4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幕布上连续出现的话,如同我们看到的现实世界一样,电影中的人物及景物是连续运动的。当电影胶片以每秒钟20个图片——即每50毫秒出现一个图片的频率在幕布上连续出现时,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连续的运动的物体,而是连续出现的图片。

那么,一个意识量子是如何在脑中被“突现”出来的呢?这取决于我们脑内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

首先,任何一个人脑内都由超过一千亿个神经细胞组成。每一个神经细胞又与其他超过20万个的神经细胞相互联系。这样大脑就成为了一个超级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而用以传递资讯的是我们由食盐获得的正、负离子为载体的神经电流。脑神经纤维内几乎每时每刻都流动着这些带携带电磁场的离子。

脑在整体上,每一秒钟会同步发放25次的“高峰电流”。每一次高峰电流都会让我们产生一个意识量子,也都会让我们体验到一个十分鲜明的意识感受,比如闻到玫瑰香、或看到红苹果。这样我们每一秒钟就产生了25个意识量子。

就是说,当脑内神经电流每秒钟发生25次同步放电时,就产生了我的思念及意识感受。

所以反过来说,我们的思念及意识感受依赖于脑内神经网络每秒钟25次电流发放的同步振荡。而电流的产生依赖于神经纤维内原子与原子相互碰撞所导致的化学反应。而这些原子的运动又依赖于原子内电磁场围绕电子和质子旋转的活跃程度

当你以光速的90%,即每秒钟27万公里运动时,神经细胞纤维内的电流的运动速度是我们的十分之一。进一步,神经电流所引发的振荡次数也减少到我们的十分之一——我们脑内在10秒钟振荡了250次,而你只振荡了25次(你的意识量子减少了90%)。你是思念及意识的产生也就比我们慢了10倍,即我们念了10句“南无阿弥陀佛”,而你也只能念一句,同时你“享受”到的意识也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过了10秒钟,你过1秒钟的时间。我们经过了十年的时间,你则经过了1年。一切都是变慢了。而时间也扭曲了。你所有感受到意识及思想都变慢了。

也许你会认为这种“时间变慢”与你很遥远,实际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只是由于我们之间相对运动速度很慢,无法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而已。

比如,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到火车站接你的朋友,然而火车晚点了,这样你焦急地以每秒钟1米的速度徘徊在钟楼下等待。而你的朋友正坐在火车上以每秒钟10米的速度向你驶来。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钟楼、你、火车上的朋友都会经历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就是说,相对于光的绝对速度30万公里/秒而言,时间每过一秒钟,因为你是以1米/秒的速度行走的,而你经历的时间就会比种楼上的钟慢了30万公里×1000米/公里=300000000分之1秒的时间;而你的朋友是以每秒钟10米的速度前进的,所以就比钟楼慢了30000000分之1秒的时间,而比你慢了300000000分之9秒的时间。也就是说,一秒钟等于30万公里的空间距离,这时空间与时间有了一个对等的相互转换的关系。不但质量与能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而时间与空间也是如此相对的。

这种时间与空间相对转换的关系与另一种情况是不同的。什么情况呢?比如有人在街上问你:“距离这里最近的银行有多远?”这时你不太可能会回答“有500米的距离”,而你很可能会说:“从这里向前走10分钟就到了”。这时距离和时间转换了,这种转换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以行走速度和距离在到达目的地时间上的判断。

而一秒钟等于30万公里却是一个非常识性的问题。

比如,当我们把九万亿亿尔格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凭空将1000万吨重——如一座大山——的东西提升1000米高度,或可以一直点亮你家厨房60瓦灯泡7万年的时间)转换成物质的话,就只是一克的物质。而反过来说,任何一克重的物质,比如一小块冰糖、一粒细沙、一小朵花,都可以被转化为九万亿亿尔格能量。物质转换为能量是巨大的,而时间转换为空间也是很宽的——1秒钟可以转换为30万公里。

当人类能够制造出超越光速的机器时,我们就可以回到过去,或到将来。就像爱因斯坦一开始对物质与能量可以互相转换只是一种理论, 尔后在人类拥有相应仪器情况下才得到验证及运用一样(如原子弹、核能发电厂),虽然今天对时间和空间的转换理论早已被提出,但什么时候能制造出一个时间机器,至少现在还无法作出精确预测。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

时间与空间都是幻觉 - 当爱因斯坦遇到佛陀(一)

佛陀描述的宇宙:

  • 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说,这个宇宙有多大呢?有无量无边、不可说不可说的广阔;有不可思、不可议、无量的世界。(世界上其他各大宗教,没有一个能够指出,这个宇宙拥有无尽的时空。他们的宇宙观,都限制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只有佛陀告诉人们,这个宇宙是无量无边的。佛教讲的宇宙是浩瀚无边、无奇不有。)
  • 宇宙不止一个。在每一个宇宙中,存在着像恒河里的沙子数目一样多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天体。这些天体都在经历著成住坏空的过程,有的天体上有光,有的无光,有的天体上有生物,有的无生物。以一个太阳系来做划分,1000个太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1000个小千世界叫一个中千世界,1000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又称为三千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有10亿个太阳系。
  • 佛说一杯水中有无量众生:此即是小宇宙的微观世界了,一直到电子显微镜问世,人类才知道佛陀所言非虚。
  • 天道和我们人道的时间、空间都不一样,人间百年,相当于忉利天的一日一夜,而忉利天众的寿命,约为天道时间的千年,相当于人间的三千多万年......。
以上内容可查阅《俱舍论》《华严经》及相关经典

现代西方科学之父爱因斯坦
 
很多人熟知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但了解他深一层的精神信仰者却很少。爱因斯坦说他相信一种宇宙宗教感觉(cosmic religious feeling),但反对一个人格化的神。他说:「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应建立在某种宗教意识之上,这种宗教意识的来源,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爱因斯坦曾研究过佛教《大藏经》、中国的《易经》,在他的日记里曾三次提到《易经》,并写道:「如果将来有一个能代替科学学科的话,那么这一学科唯一的就是佛教。」「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完美的宗教应该是宇宙性的,它超越了一个神化的人,放弃了死板的信条教义,及主从观念,基于物质和精神的经验而浑为一体,那只有佛教才能完全符合这些条件。」

学界不敢承认的「相对论」是什么?
爱因斯坦是个近代最杰出的物理学家,厉害到连颁发诺贝尔奖给他的评审委员会都不敢承认他的相对论理论,因为在当时实在引起太多争议,当时的评审委员只说:「因为你在理论物理上的工作,尤其是你发现了光电效应的法则,故决定将去年(1921)的诺贝尔物理奖颁赠予你,但不考虑你的相对论和重力理论。」
我们活在时间里,走在空间中,然而对时间与空间的感知却是一种幻觉。在本质上,根本没有时间、空间这回事(这需要你仔细研读本篇文章及做深入思考)。这是为什么呢?

为了明白时间与空间的虚幻性,我们要理解“相对论”,以及相对论是如何带给我们“时间变慢,空间收缩”奇异现象的?虽然理解相对论比较费脑力,但却是一件不可思议和十分有趣的事情。


爱因斯坦最早对相对论的思考起始于14岁那年他问老师的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如果我以光速飞行,我的脸在镜子里就看不见了吗?”为了说明爱因斯坦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我先做几点小说明:

1.是光子反射让我们看到自己的脸

 
记得我在十岁时,一次一位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快?”结果有说马的,有说鹰的,也有说火箭的。最后大家统一了答案:只有眼睛最快。为什么呢?因为在你一眨眼的瞬间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大山。这一眨眼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理由就这么简单。

这个现象现在看来也是完全正确的,只不过那时不知道是“光”的速度快而已。就是说,那时我们以为看到山,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够”到了山,所以说眼睛去“够”的速度很快。实际上,不是人的眼睛去“够”到山,而是山上反射的太阳光射到了眼睛里。所以,实际的速度是光的速度。

更清楚地说,我们可以想像光是像乒乓球一样的粒子,而之所以你能看到青山,不是青山放射出“光子”射进眼睛里,而是由太阳放射出来的“光子”先射到青山上,再反射到你的眼睛里的。如果没有阳光我们什么也看不到。实际上,我们永远看不到一个不发光的物体,我们看到的永远是这物体对太阳光的反射,而不是物体本身。比如,大家都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被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所以,我们之所以会从镜中看到自己的脸,是由灯光或阳光照射过来的光子射到脸上,光子再反射进镜子中,然后光子从镜中又反射进眼睛里,这样我们就看到了自己的“脸”。

2.光速不变原理
 
在爱因斯坦创建相对论以前,人们已经证明了光在任何一个运动系统中的速度都是每秒30万公里。这一定理就被称为“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就是以这一定理为基础创建出来的。这一定理说的是一个什么现象呢?


现在想像你站在一处小型的火车站月台上,一辆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由西向东行驶。而你的一位朋友坐在火车上,这时他用手向东扔一只乒乓球,这只乒乓球的速度是每秒3米。对于站在月台上的你看到这只乒乓球的速度是“火车30米/秒+3米/秒=33米/秒”,就是你看到是乒乓球是以每秒钟33米的速度向东运动的。而你的朋友在火车中看到乒乓球则是以每秒钟3米速度相对于他在运动。

假设一位航太员静止在太空中,他看到地球以465米/秒的速度向东转动,那么在他看到这只乒乓球则是向东以498米的速度在运动(乒乓球的速度3米/秒+火车速度30米/秒+地球转动速度465米/秒=乒乓球的速度498米/秒)。这样的物体速度简单相加的定理是经典牛顿力学的。也是大家很容易理解的。

而光速不变原理的意思是,假如这个乒乓球换成为“光子球”的话,那么相对于你、火车上的朋友、航太员都会看到“光子球”是以每秒钟3米的同一速度在向东运动。这一点让人感觉到不可能,但事实就是如此。

3.经典牛顿力学与光速不变原理的冲突之处
 
由以上理解为基础,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矛盾的问题:假设爱因斯坦坐在一艘以光速运动的飞船上,面前3米处立有一面镜子,那么,


第一,如果按照牛顿的理论(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光速30万公里/秒缩短为“3米/秒”),即如果“光子球”以每秒钟3米速度在也以速度为3米/秒的宇宙飞船上运动的话,光子球的速度应该被简单相加为“飞船3米/秒+光子球速度3米/秒=6米/秒”。就是说,光子球的运动速度应该是每秒钟6米。这样光子球就可以追上爱因斯坦的面前的镜子,也会在反射回爱因斯坦的眼睛里,他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脸了。

第二,如果按照人们实际测定的,无论相对于谁,“光子球”永远以每秒钟3米的速度在运动的话,那么当爱因斯坦坐着飞船以光速运动时,飞船、他、镜子都以每秒3米的速度运动,进而一个从他脸上反射的光子也以3米/秒的速度运动,结果就会发生“爱因斯坦、镜子、光子球”都会以同一个速度、同步并行地向一个方向运动。这样的话,从爱因斯坦脸上出发的“光子球”也就永远无法追上前面的镜子,既然光子球追不上前面的镜子,也就无法再从镜子中反射到爱因斯坦的眼睛里这样爱因斯坦就永远无法看到自己的脸了。

所以,因为牛顿定理被认为完全正确,而光速恒定性也是正确的,这两个理论结合到一起就产生了矛盾。虽然爱因斯坦提的问题十分简单,但连老师也无法给出正确的答案。
结果,爱因斯坦最终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点,也最终证明了,如果他以光速运动的话,那么他可以看到自己的脸,但却会发生奇异现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4问题答案:时间会变慢,空间会收缩!
 
首先想像一下,爱因斯坦乘坐一艘以光速三分之二速度(假定光速为每秒钟运动3米),即每秒钟2米速度运动的宇宙飞船上,从你面前向东运动。


在飞船上,距离爱因斯面前3米处立着一面大镜子,这个镜子的目的就是让爱因斯坦能够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脸。
在这时你看到,一个如乒乓球样的光子以每秒3米的速度由太阳发出,射到了爱因斯坦的脸上。然后这个光子就以每秒3米的速度向爱因斯坦面前的镜子出发。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你看到这个光子球相对于你来说,是每秒钟走3米的速度在前进;而同时你也看到,爱因斯坦乘坐的飞船相对于你以每秒钟2米的速度在前进。


在你的时间里, 你看到这个光子球,一秒钟后就越过了爱因斯坦的脸一米的距离,这一点很清楚,大家也都能理解。所以,你会看到, 你的时间过了3秒钟后,这个光子才以爱因斯坦的脸为起点,相对于爱因斯坦的脸走了3米的距离,而后射到了爱因斯坦面前3米处的镜子上。


而关键点就在这里了: 在你看来, 这个光子球在以每秒钟2米的速度运动的宇宙飞船上,需要3秒钟的时间才能相对于宇宙飞船中爱因斯坦的脸运动3米的距离。而这时,爱因斯坦也看到这个光子在他自己面前运动了3米的距离。就是说, 你的时间是过了3秒钟后,宇宙飞船上的光子球相对于你运动了9米的距离。而爱因斯坦却看到,这个光子球,在自己面前只走了3米的距离,而时间却只过了1秒钟。


所以,在你看到这个宇宙飞船中的光子相对于你、在你面前、运动了3秒钟的时间,走了9米的距离,你测量到的光速是“9米÷3秒钟”=速度为“每秒钟走3米”。而关键点是, 爱因斯坦却感到只过了一秒钟,光子在飞船上相对于他自己走了3米距离。由此爱因斯坦测量到的光速也是每秒钟走3米。


所以发生了什么事了呢?很简单, 你的时间过了3秒钟, 而爱因斯坦只过了一秒钟。爱因斯坦的时间变慢了。在你感觉到在3秒钟的时间里,宇宙飞船以每秒2米的速度共计走了6米。而爱因斯坦却感觉只过了一秒钟,而飞船的速度是每秒钟走2米,这样爱因斯坦感到飞船只走了2米。相对于爱因斯坦来说, 他的空间也缩短了。


而这就是相对论带给我们的,当一个人以一个高速度运动的话,这个人的时间将变慢,而空间会缩短。 (这里要说明一下:宇宙中没有任何物体能够以光速运动,只能以接近于光的速度运动。而爱因斯坦那个问题——想像自己以光速运动,只是一个假设的思维。实际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以光速运动的话,对于他来说时间将停止,空间也等于不存在)。


相对论带给我们一个超越常识的现象就是,不是爱因斯坦主观感觉上的时间过了1秒钟,他的生命生理新陈代谢过程、墙上的钟、手上的表都会慢下来,也就是说他真的会比你更年轻2秒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当我们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时间就会清楚了。

待续。。。

2010年11月9日星期二

华小保留地

蔡細歷:建3000屋華裔佔多 華小保留地明年或落實

(芙蓉9日訊)馬華總會長拿督斯里蔡細歷指出,建有3000間屋子,並以華裔居民佔多數的屋業計劃,必須擁有華小保留地的新指南,預計要等到明年才可落實。

他說,首相和副首相原則上同意,任何一家發展商若興建的屋子超過3000間,且以華裔居民佔多數,發展商需撥出5英畝土地作為華小保留地。

他說,目前最大問題是,發展商在獻地時是根據更改土地指南,把國小保留地捐給華小,所以這需州政府配合。

他說,由于有關新指南需在內閣內尋求通過,同時也要帶到國家土地理事會討論,因此預計在明年才能落實此政策。

蔡氏是于昨晚出席森州大臣與華校董家教交流會時,在會上如是指出。

此外,他提到,根據馬華預測,在未來5年,華小學生將增加6萬人;在全國1292間華小中,雖然有些學校會出現爆滿現象,

但仍有57間因學生來源短缺而成為微型華小。

馬華跟進分配撥款

他說,在下一回與副首相兼教育部長丹斯里慕尤丁會議中,將會討論那個州屬需要遷校,唯土地始終是華小在遷校方面最常遇到的問題。
 
 
若真的能实行华小保留地,那时不是意味着未来可以在有需要的地方,由政府全面拨款,大量增建华小?首相和副首相“原则上”落实华小保留地,没有黑字白纸,没有内阁会议通过来肯定,只能暂且听其言。即使有内阁会议来通过,那也很难说准会实行,最近的“不谙双语教师进入华小”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0年11月7日星期日

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羽戈)

对中国发生的各种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
from 羽戈:从黄昏起飞 by 羽戈
这个新闻被禁了,故评论未发。

我们时代的英雄及真相

往者已矣,死者为大,况且这死者还是在汶川大地震中“张开双臂护住四个学生”而以身殉难的英雄、烈士。不过,从另一面看,恰恰因为此人是万流景仰的英雄、 烈士,才有重审——刻薄一点说,就是掘坟、鞭尸——之必要。这不仅关系一个人的声誉,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命观与政治观,关系到我们这些幸存者为何而生, 为何而死,关系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尘土与灰烬。

风口浪尖之上的这位亡者,叫谭千秋。他死前只是一个人,死后却变成了一个符号。

查谭千秋的百度名片:“男,中共党员,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生前系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当时,正在上课的谭千秋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当他得知有几个同学还没有离开,立即返回教室。危急时刻他奋不顾身扑了上去,用 双臂将4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身下。5月13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的遗体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是张开的,趴在讲台上。他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 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英雄等荣誉称号。”

可惜,据《南方都市报》调查,这一段英雄献身的宏大叙事,几乎无一处经得起考订。其一,谭千秋并未能冲出教室,谈何返回;其二,地震发生当时,谭千秋挥了 一下手,意思是让正上课的学生们不要慌,然后他们就一同掉了下去,“迅速组织同学们向楼下疏散”云云,从未发生;其三,说谭千秋用双臂护住了4名学生,只 有刘虹利是真实存在,另外3人,付强死亡,田刚、余建则属风中人物,东汽中学并无此二人……

看来,谭千秋之事,连英雄欺人都算不上,他从来就不是英雄,在死神面前,他和大多数人一样第一反应便是拔腿飞逃。跑路最快的那个,成了范美忠;没跑掉倒也罢了,只是,他的鬼魂被拎出来,涂脂抹粉,粉墨登场,成了“谭千秋”。说起来,这二人都无比悲哀。

当事人说,“当时的确是需要这么一个英雄楷模”,于是,谭千秋被虚化为舍生取义的英雄。问题在于,为什么选中了谭千秋,而不是他人?“我们学校一直以来也 没有特别推崇谭老师,实际上我们一直是在推崇另外一位牺牲的年轻女老师。她带着20多个学生逃生以后,又返回教室救人,被门梁砸死了。”——为什么不是这 位女教师呢?

也许,谭千秋被选中只是偶然之偶然。不是谭千秋,就是李千秋、王千秋,或者丁春秋。反正,必须生产一个赴汤蹈火、义不旋踵的英雄,以振奋情感,以转移矛 盾,化悲剧为喜剧,化哀歌为赞美诗。于此,浮现了最大的必然性:某些人必须说谎,作伪。尽管,他们本有机会将那位名副其实的女英雄教师发掘出炉,推上神 龛,但是他们宁可作弊。这是一种习惯性作弊,是谎言神经的无意识反射。如我以前所言,正如每天早晨你不刷牙,便感觉口腔黏糊糊,某些人一日不作弊,前列腺 便隐隐作痛。

当“为什么是谭千秋”转化为“为什么要作弊”,我们已经不需要答案。因为作弊已经程序化,谎言不是出自红口白牙,而是出自机器。

谁是谎言的制造者呢,《南方都市报》采访了最早报道谭千秋之事的新华社记者孙闻、《大爱千秋———记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雄谭千秋》的撰稿人之一、湖南大 学报编辑部主任彭世文、东汽中学校长周德祥、副校长唐祖贵、刘虹利及其父亲等。没有一人表态对此谎言负责。对真相的重构出现了罗生门式的迷局。如孙闻回 忆,他是听刘虹利的舅舅说,刘虹利等四人被其老师救了下来。刘虹利则表示,舅舅从未这样说,其父一再愤慨于媒体的信口开河。

唐祖贵称,他们确实没有看到谭千秋救人的场景,但“他相信谭老师是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这乃是典型的“想当然耳”。他认为作为学校没有必要来核实这个事, “媒体怎么说,我们就是怎么认为”。刘虹利亦作如是想。“他们(媒体)都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我也只好顺着他们说些话。”

他们不是不怀疑舆论,他们不是不知道真相,他们不是不晓得自己在作弊。然而,却无人挺身而出,像那个勇敢的孩子,指出皇帝的新装、英雄的传说是一大谎言泡 沫。被追问之时,他们纷纷将责任往外推,推给媒体,推给上峰,推给“局面”,从而为自己的作弊寻求最正当的理由,为受伤的良知寻求最温暖的绷带。他们是如 此心甘情愿扮演螺丝钉的角色,只为谎言机器能够正常运转,只为自身利害关系得以最大改善。

谎言机器的锻造,不仅需要设计者的蛊惑,生产者的压迫,还需要螺丝钉的积极配合,需要“平庸的恶”似千军万马任其驱使。可想而知,如果每一个螺丝钉都长成了自由民主的坚硬种子,机器还怎么运作,谎言还怎么维系?稳定还怎么压倒一切,作恶的公权力还怎么有恃无恐?

在真相面前,每一个说谎者都无资格享有豁免权。哪怕你说谎的原由无比充分,无比堂皇,诸如狂澜即倒,亟需烈士,大厦将倾,亟需英雄。其实,我们生存的惶惑 年代未必需要那么多英雄奋起,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绝不是最好的时代;一个无需英雄献身,每个人都能独立自主的时代才是我们望眼欲穿的梦想。更何况,英雄从 来都不是说谎的原因,用谎言包装的英雄永远不会是英雄,而是小丑。

与其说这个时代需要英雄,不如说更需要真相。谭千秋死后,有两处坟茔,一在湖南长沙烈士公园,供如织游人顶礼膜拜;一在四川德阳市龙井公墓,玄色墓碑与众无异,上书“慈父爱夫谭千秋”。若有机会,我更愿意到后一处,驻足,低首,致以无限哀思。
转贴自民之所向

我的看法:
这个时代英雄太多了,光芒都照在英雄身上,真相是如何反倒没有人追究了。可能有人问:真相重要吗?我们不是更需要英雄吗?

是的,也许英雄更能振奋人心,也许英雄更能让人觉得体面,也许英雄是每个人心中都觉得那是应该有的,但是如果以牺牲事实的真相来创造英雄,不就对被蒙蔽的人、真正可以得到合乎事实的历史评价的人不公平?

而创造英雄的过程有各种的欺诈、谎言、把人性的丑恶都掩盖了,只想要有美好,只想看到美好,那人怎么会进步?就好象喜欢歌颂太平的君主,不知大祸临头,只在乎自己的感觉良好。历史上不乏如此当政者和他们坠落深渊的朝代,却是会在未来一再上演的戏码。

看回我们的国度,当政者(不管是大大还是小小的)喜欢报喜不报忧,喜欢依据自己的好恶来管理大至国家、小至校园,甚至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是不是重蹈着N个某年某时某政权的覆侧?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Arnold Toynbee)说过:“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没有从历史中学到教训”,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这是最真实也最残酷的一句话。

历史就是那样,不在于公不公平,不在于真相不真相,而是由那个说了算的人依照自己的需要来决定,这是政治正确。我们读的历史,和在封建时代给皇太子读的历史没有差别,很多都是扭曲的、掩盖的、改写的,甚至捏造的,只为了迎合某些人的需要和感觉。
 
不需要假英雄假历史,需要的是真相和真实的人性的丑恶与光辉。

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政治是一门大生意

今天要找一本书,却看到了尘封已久,傅承得的《笑声如雨》。顺手翻一番,看到这么一段:
我越觉得:“政客”一词还算可爱,因为顶多小头小脸,只有小动作和小贪污。可是,放眼从政的人,他们不是政客,而是老板。对他们来说,从政是一盘生意,位子爬得越高,生意越做越大。你和我都是被剥削榨干的消费者。
看到这里,心里突然想起古人说的一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恍然大悟:这句话可以改为“政客爱财,取之有道”,这里头的“道”是大有学问的。

政客们的领导人就是大老板,做大老板的人当然要养一大堆员工,不多不少就有大约三百五十万。然而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动脑筋想一想,其实是可以由地下升上去的,越高越赚,就有了百层大楼计划。为什么是一百?一百是整数,代表完整,又有一百分的意思,最重要可以赚百分百,名利兼收,好不得意。有人说可能建着建着,五十亿的大楼价格说不定就会变一百亿(又是一百),我不认同,其实只要大老板出手狠一点,那肯定会变一百亿,不是“说不定”而已。君不见小者政府部门电脑两千变四千,中者国家皇宫四亿变八亿,大者港口超过百亿的杰作,只要有工程,翻一倍不是什么难事,驾轻就熟,还好赚过炒股票,这就是“取之有道”。

再来大盗公司,噢不,是大道公司最近每逢佳节都会有折扣,今年屠妖节也不例外。然而看看大道的折扣详情:南北大道、第二中环衔接大道、芙波大道及马新第二通道将在本月1日、2日、3日、8日、9日及10日(6天),凌晨12时至早上7时,为一级车辆(kelas1)给予20%的过路费折扣。我想每三年起价,不然政府就要赔偿,已经赚翻了的大道公司,给这样的折扣也太没有意思了吧?为什么不在白天折扣?难道要消费人为了节省几块或几角钱,惺忪着睡眼,冒着生命危险凌晨夜行?真是“别人出钱我出命”了,而且只不过为了那点卖罐“红牛”醒神饮品都不够的钱。当然亏本生意没人做,吃亏的是我们这些消费者了,这也是“取之有道”。

再来翻一翻旧账,前阵子说要赌球合法化,大家争论不休之余,居然有政治人物说赌博是华人的文化,为了照顾华人的文化,可以把赌球合法化。这句话真是经典之作,但重视华文教育也是华人文化,那为什么政府却诸多阻难?年年需要华社自掏腰包为华教?况且赌博真是华人文化的话,那教育和赌博孰者有益孰者为害不是很清楚吗?对不起,赌博是立竿见影的生财工具,教育是长远的投资计划,政客的选择是很清楚的,这还是“取之有道”。

政客生财之道多到馨竹难书,政治是一门大生意,别当可怜兮兮的消费者了,谁梦想要发大财,快从政去!

2010年11月1日星期一

华淡小国语教师须谙双语

对于不懂国语的一、二年级华裔学生,需要懂双语(华语和国语)的教师来教导国语才是正确的做法。然而根据《风云时报》,教育部副部长拿督博安表示,教育部立场是要确保华文小学或淡米尔小学拥有足够的国语老师,该部不会受限于所派遣的老师必须要谙双语。他认为,华小国语教师须谙双语条件,只会是在促进学生掌握国语能力的一项障碍。

首先,如果派只懂国语的教师教导,肯定会造成一、二年级小学生学习的障碍,这不需要很精深的教育理论也可以明白的事。身为教育部副部长的拿督博安居然反过来说,这不仅不专业,还反黑为白。反过来说,如果一个在国小教华语的老师不懂国语,那他要怎样教华语呢?比起懂得双语的教师,只懂单语的教师教学效果肯定差强人意。

再说,教育部真的要确保华小和淡小有足够国语教师,就应该录取和培训更多谙双语的华裔和印裔教师,而不是把多余的国小过剩的教师或者刻意录取不谙双语的教师到华小和淡小,然后华小不愿意,就说华小障碍学生学习国语。这其实是教育部本身造成的问题,不应该由华小和淡小来承担后果。除非教育部有意让大量不谙华语(或淡语)的教师进入华小和淡小,以逐渐让华小和淡小变质,或者想要降低华淡小生的素质,不然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了。

事实上,很多被派到华小教导国语的马来老师素质都差强人意,不然就是无法发挥所长,校长还要安排其他老师为学生重上和补习,造成学校的负担和资源的浪费。

根据报导,另一名教育部副部长拿督魏家祥早前确认,内阁在2001年1月的一份文件中,记录了内阁在当年批准华小一、二年级的国文科老师,必须谙双语资格,并指任何人包括公务员都必须遵守。然而到了今年却依然没有一纸明令,魏家祥责无旁贷把这项规定白纸黑字发给各级的教育局和学校,并明确执行。

别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

那天在老黄的佛学班分享时谈到,佛陀是大医王,众生是病人,佛法是良药。然而老黄说在弘法的过程中,不要认为听的人是病人,因为这很可能会以为听法的人是被动的、弘法是单向的,同时也可能会忽略听者的因缘背景。我很认同,因为佛法是对人而说的,这个“人”就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例如当我们谈到戒律时,我们不是要拿戒律来看别人做得好不好,批评别人的修养,而是用来衡量自己到底做得如法还是不如法。因此,这个“病人”不是别人,只是自己。在弘法的时候,了解听众的因缘背景,了解听者的需要和心情,方能契理契机、适情适理,说者和听者方能受益。来听弘法的人不是白纸,弘法者不能自以为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这会造成反效果,甚至远离佛教。

同样的,老黄说曾有一段时期,教师(教育工作者)被认为是医生,而学生是病人,这也是一种错误。他和我们分享《其实有一百》(The Hundred is There)这首诗:

The child
is made of one hundred.
The child has
a hundred languages
a hundred hands
a hundred thoughts
a hundred ways of thinking
of playing, of speaking.
A hundred always a hundred
ways of listening
of marveling of loving
a hundred joys
for singing and understanding
a hundred worlds
to discover
a hundred worlds
to invent
a hundred worlds
to dream.
The child has
a hundred languages
(and a hundred hundred hundred more)
but they steal ninety-nine.
The school and the culture
separate the head from the body.
They tell the child:
to think without hands
to do without head
to listen and not to speak
to understand without joy
to love and to marvel
only at Easter and at Christmas.
They tell the child:
to discover the world already there
and of the hundred
they steal ninety-nine.
They tell the child:
that work and play
reality and fantasy
science and imagination
sky and earth
reason and dream
are things
that do not belong together.
And thus they tell the child
that the hundred is not there.
The child says:
No way. The hundred is there.

(作者是Loris Malaguzzi,意大利人,原文和中文翻译可以在网上搜寻到)

儿童不是白纸,原本就有自己的潜质。他们对世界的观感不是被动的,而是以自己的一套方式主动探索和认知。我们把自己的那一套都强加给儿童,结果抑制了儿童的潜力、扭曲了他们的本质、破坏了他们心灵的纯洁,他们的多样性才华也最终渐渐消失殆尽。

这让我想起在老黄的新书推介礼上,他引用朱自强教授的话 - 别把儿童看成一张白纸

朱自强教授说:
如果让我比喻的话,我想说,儿童的心灵像一颗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因为儿童的生命体内具有先在的灵性,教育对儿童来说,就永远不是像面对一张白纸那样单方面从外部灌进去的,而是包括着儿童心理的积极开展,包括着儿童从心灵内部发起的有机的同化作用。

如果把儿童看作一张白纸,成人就会误认为自己是儿童的创造者,会把自己摆在教育的主体地位上;而把儿童看作一颗种子,成人将把自己当成儿童的合作者,作为合作者,成人在教育中必须抑制自己,而不能好为人师,他应该竭尽全力地去理解儿童,支持和帮助儿童发展其生命。
是的,儿童的心灵像一颗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种子,而每个大人也何尝不是?教育工作者和佛教教育工作者是不是都要有这样的醒觉?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