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天前,我到了彭亨州原住民村一趟。啟程前,聽同事七嘴八舌分享接觸過的原住民生態,似乎很多人都說,他們個性散漫,不喜歡工作,成天待在家。我好奇,不工作呆在家做甚麼?時間要怎樣過?
同行的義工說,之前他把一包小辣椒交給原住民,讓他們在分配到的土地上栽種,若有收成時,可以拿去賣,幫補生活。幾個星期後再到村落去,問對方把小辣椒種到哪裡去了,他指著地面上的幾棵幼苗,再問,“其它呢?”對方回答說,吃了!
“你可以吃辣椒,留下種子來栽種啊?”
“種子才辣,才好吃。”
大家笑作一團。
到了原住民村,和負責教孩子讀書的牧師太太聊天時,談起當地的原住民生活型態,她說那裡的原住民的確成天待在家,不做任何事。我問她,是因為懶惰嗎?
“不是的。他們是習慣了這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有得吃就吃,沒得吃時就去打獵。”她笑說。
當下我才明白,那才是屬於他們的、舒服的生活型態。他們不與人競爭,除了可能是因為缺乏競爭能力,也或許是以競爭來謀生活的生存方式,並非他們所要。他們雖然貧窮,但,依然可以守望相助。
沒有人規定原住民一定要走出林到城市謀生,除非他們自己想要過這種生活。關懷他們的方式,不是用城市人的眼光去評估他們,而是以他們可以接受的,適 合的方式,一步一步的走進他們的生活裡,去瞭解他們的需求後,才給予適當的援助。因為健康的助人心態,是不以自己認為需要的給予,而是給予對方真正所需要 的。
我想起大約7年前,我誤闖某個原住民村落看到的畫面。當時,用茅草蓋成的、搖搖欲墜的房子內,一個體型略豐滿的少女穿著T恤,圍著沙龍在做飯。她沒有穿內衣褲,月事來的時候,一條沙龍都沾滿紅色的血跡。
她與我同齡,雖然住在高速公路旁的森林裡,但二十多年來沒有走出過那座森林。這些年來,我一直記得她的身影,一直很想回去森林問她是否對外面的世界好奇過? 可今天,少女的身影終於在我腦海裡散去,我似乎可以釋懷了。城市,原來不是她的夢想。
同行的義工說,之前他把一包小辣椒交給原住民,讓他們在分配到的土地上栽種,若有收成時,可以拿去賣,幫補生活。幾個星期後再到村落去,問對方把小辣椒種到哪裡去了,他指著地面上的幾棵幼苗,再問,“其它呢?”對方回答說,吃了!
“你可以吃辣椒,留下種子來栽種啊?”
“種子才辣,才好吃。”
大家笑作一團。
到了原住民村,和負責教孩子讀書的牧師太太聊天時,談起當地的原住民生活型態,她說那裡的原住民的確成天待在家,不做任何事。我問她,是因為懶惰嗎?
“不是的。他們是習慣了這種隨遇而安的生活,有得吃就吃,沒得吃時就去打獵。”她笑說。
當下我才明白,那才是屬於他們的、舒服的生活型態。他們不與人競爭,除了可能是因為缺乏競爭能力,也或許是以競爭來謀生活的生存方式,並非他們所要。他們雖然貧窮,但,依然可以守望相助。
沒有人規定原住民一定要走出林到城市謀生,除非他們自己想要過這種生活。關懷他們的方式,不是用城市人的眼光去評估他們,而是以他們可以接受的,適 合的方式,一步一步的走進他們的生活裡,去瞭解他們的需求後,才給予適當的援助。因為健康的助人心態,是不以自己認為需要的給予,而是給予對方真正所需要 的。
我想起大約7年前,我誤闖某個原住民村落看到的畫面。當時,用茅草蓋成的、搖搖欲墜的房子內,一個體型略豐滿的少女穿著T恤,圍著沙龍在做飯。她沒有穿內衣褲,月事來的時候,一條沙龍都沾滿紅色的血跡。
她與我同齡,雖然住在高速公路旁的森林裡,但二十多年來沒有走出過那座森林。這些年來,我一直記得她的身影,一直很想回去森林問她是否對外面的世界好奇過? 可今天,少女的身影終於在我腦海裡散去,我似乎可以釋懷了。城市,原來不是她的夢想。
文章摘自《星洲日报·情在人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