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源於中國,所以全世界各種語言裏的茶,都來自中國的兩大方言系統。日文、葡萄牙文、俄羅斯文、土耳其文和阿拉伯文學的是廣東話,德文、法文、英文與荷蘭文裏的茶則來自福建話。仔細看看這些語言的關係,可以看出中國茶葉輸出的路線圖。比方走海路的那一套,就全是福建腔,例如英文裏的tea。
英國人喜歡福建茶,很早就把大茶(Bohea)和工夫茶(Congou)奉為桌上珍品。於是我們就能瞭解福州這麼小的一座城市,歷來都不算是貿易重港,為甚麼偏偏會在清末列入通商五口的理由了。
“三坊七巷”,如今是福州的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四十公頃的面積,大不過故宮。但它卻絕對當得上地靈人傑四個字,幾百年來不知出過多少人才,至今還能在那石板路上感到前朝的履痕,古房的簷角裏嗅得時間的黴味。到了近代,三坊七巷就更是不得了,裏頭的鄰居全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戲臺上你方歸來,我這 頭就預好登臺亮相。林則徐、沈葆禎、左宗棠、鄭孝胥、陳寶琛、嚴複和冰心,全是這裏的街坊。
還有林覺民,他的《與妻訣別書》曾是唯一同時出現在兩岸中文課本的名篇。其故居自然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了那方有名的手帕複製品。臺灣的老兵來了, 眼睛不好使,看不見上頭的蠅頭小字,可是他們都會背:“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 其身,嗟夫!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一邊背他們一邊流淚,才二十多歲的大好青年,就此絕命黃花崗。而這座老宅,香港愛國商人李嘉誠本來要拆幹拆淨(他已經買下並且毀了三坊七巷整條老街),只是他要轉移資金開發睥睨故宮的北京新東方廣場,才留下了拆剩的兩進房。中國呀,從來都是一個老人埋沒年青人 的國度。
往事太沉重,國事太傷心,我們還是說回茶吧。話說英國本來也和歐陸一樣,歡迎咖啡多過茶。直到十八世紀初期,荷蘭人在爪哇廣植咖啡田,價格遠遠低過英國東 印度公司行銷的摩卡咖啡,搶去後者絕大部分的市場。英國人這才轉移焦點專攻茶葉,使得茶葉價格下降,銷量大增,成為英國國飲。十九世紀中葉,福州取代廣州,是中國茶葉貿易第一大港。那時候的三坊七巷商埠林集,大茶莊之外,還有洋行銀樓櫛比鱗次,頓時多了一座座西風洋樓。或許是華洋雜處的緣故吧,福州才出了這麼多洋務重臣,才有嚴複這批中國第一代留學生。要等到英國人在錫蘭和印度開的茶園成了氣候,福州的華景才稍稍色淡。據說,印度茶葉的味道更濃厚,適合加糖加奶,相比之下,武夷山的茶還是淡了點。
他們的茶寡?福建人可不這麼想。英國人來了又走了,曾經遠達澳洲美國的最後一班快船也早已停航。他們為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而驕傲,也為推倒清廷的殉難烈士 而心碎。但這盅茶,始終是要喝的,並且愈喝愈講究。今天的福建人喝茶如喝葡萄酒,有賽茶大會。這個嘗一口,說得出是哪一座山的名品,那年七月雨水多;那個試一啖,沉吟半響,探問該不會是盧師傅炒的茶吧?神乎其技,令人嘆服。我曾經問過友人,茶味極品是甚麼,他們答曰:“觀音韻”。何謂觀音韻?只見爐火香煙嫋然,朋友放下茶杯輕輕搖頭說:“說不清,道不明,言語無法形容”。
英國人喜歡福建茶,很早就把大茶(Bohea)和工夫茶(Congou)奉為桌上珍品。於是我們就能瞭解福州這麼小的一座城市,歷來都不算是貿易重港,為甚麼偏偏會在清末列入通商五口的理由了。
“三坊七巷”,如今是福州的勝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四十公頃的面積,大不過故宮。但它卻絕對當得上地靈人傑四個字,幾百年來不知出過多少人才,至今還能在那石板路上感到前朝的履痕,古房的簷角裏嗅得時間的黴味。到了近代,三坊七巷就更是不得了,裏頭的鄰居全是叱吒風雲的人物,戲臺上你方歸來,我這 頭就預好登臺亮相。林則徐、沈葆禎、左宗棠、鄭孝胥、陳寶琛、嚴複和冰心,全是這裏的街坊。
還有林覺民,他的《與妻訣別書》曾是唯一同時出現在兩岸中文課本的名篇。其故居自然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陳列了那方有名的手帕複製品。臺灣的老兵來了, 眼睛不好使,看不見上頭的蠅頭小字,可是他們都會背:“吾愛汝至,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國,卒不忍獨善 其身,嗟夫!紙短情長,所未盡者尚有萬千……”一邊背他們一邊流淚,才二十多歲的大好青年,就此絕命黃花崗。而這座老宅,香港愛國商人李嘉誠本來要拆幹拆淨(他已經買下並且毀了三坊七巷整條老街),只是他要轉移資金開發睥睨故宮的北京新東方廣場,才留下了拆剩的兩進房。中國呀,從來都是一個老人埋沒年青人 的國度。
往事太沉重,國事太傷心,我們還是說回茶吧。話說英國本來也和歐陸一樣,歡迎咖啡多過茶。直到十八世紀初期,荷蘭人在爪哇廣植咖啡田,價格遠遠低過英國東 印度公司行銷的摩卡咖啡,搶去後者絕大部分的市場。英國人這才轉移焦點專攻茶葉,使得茶葉價格下降,銷量大增,成為英國國飲。十九世紀中葉,福州取代廣州,是中國茶葉貿易第一大港。那時候的三坊七巷商埠林集,大茶莊之外,還有洋行銀樓櫛比鱗次,頓時多了一座座西風洋樓。或許是華洋雜處的緣故吧,福州才出了這麼多洋務重臣,才有嚴複這批中國第一代留學生。要等到英國人在錫蘭和印度開的茶園成了氣候,福州的華景才稍稍色淡。據說,印度茶葉的味道更濃厚,適合加糖加奶,相比之下,武夷山的茶還是淡了點。
他們的茶寡?福建人可不這麼想。英國人來了又走了,曾經遠達澳洲美國的最後一班快船也早已停航。他們為力挽狂瀾的中興名臣而驕傲,也為推倒清廷的殉難烈士 而心碎。但這盅茶,始終是要喝的,並且愈喝愈講究。今天的福建人喝茶如喝葡萄酒,有賽茶大會。這個嘗一口,說得出是哪一座山的名品,那年七月雨水多;那個試一啖,沉吟半響,探問該不會是盧師傅炒的茶吧?神乎其技,令人嘆服。我曾經問過友人,茶味極品是甚麼,他們答曰:“觀音韻”。何謂觀音韻?只見爐火香煙嫋然,朋友放下茶杯輕輕搖頭說:“說不清,道不明,言語無法形容”。
摘自梁文道的博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